ok8.org > 汉字/字典 > 寄

寄字的笔画:11画;

ㄐ〡ˋ

〔《广韵》居义切,去寘,见。〕

1.委托,托付。

《论语·泰伯》:“可以託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临大节而不可夺也--君子人与?君子人也。”

三国蜀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先帝知臣谨慎,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。”

宋苏轼《赐资政殿学士太中大夫新差知成都府王安礼银合茶药诏》:“特以全蜀之寄,甚难其选;知卿笃于忠义,当不以远近为意也。”

《警世通言·俞仲举题诗遇上皇》:“以卿大才,岂不堪任一方之寄!”

2.依赖;依附;依照。

《广雅·释诂》:“寄,依也。”

《北齐书·广宁王孝珩传》:“嗣君无独见之明,宰相非柱石之寄,恨不得握兵符,受庙算,展我心力耳。”

宋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后集·长短句》:“此词腔调寄《贺新郎》,古曲名也。”参见“寄生”、“寄食”。

3.寄居,使寄居。

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齐人以郲寄卫侯。”

三国魏曹丕《燕歌行》之一:“群燕辞归鹄南翔,念君客游多思肠,慊慊思归恋故乡,君何淹留寄他方?”宋刘克庄《玉楼春·戏林推》词:“年年跃马长安市,客舍似家家似寄。”

《红楼梦》第一回:“﹝贾雨村﹞暂寄庙中安身,每日卖文作字为生。”

4.寄放;寄存。

《后汉书·孔融传》:“譬如寄物缶中,出则离矣。”

《北齐书·高德政传》:“旦日,德政妻出宝物满四床,欲以寄人。”

《续资治通鉴·宋太宗淳化四年》:“元振(齐元振)实贪暴,既受诏,益恣横,受赇得金帛,多寄民家。”

清方文《题韩孟小母氏卷》诗:“勳名着竹帛,通侯取如寄。”

艾芜《百炼成钢》第十九章五:“他们把车子寄在门口,进了一家常到的小饭馆。”

5.特指把思想感情、理想、希望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。

《晋书·谢朗传》:“新妇少遭艰难,一生所寄唯在此儿。”

唐陈子昂《修竹篇》诗序:“僕尝暇时观齐梁间诗,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,每以永歎。”

郭沫若《前茅·哀时古调九》:“天风吹,海浪流。满怀悲愤事,聊以寄箜篌。”

6.托人递送。

唐杜甫《述怀》诗:“自寄一封书,今已十月后。”

宋陆游《南窗睡起》诗:“闲情赋罢凭谁寄,怅望壶天白玉京。”

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辞院》:“下官杨文骢,昨奉熊司马之命,託侯兄发书宁南,阻其北上,已遣柳敬亭连夜寄去。”

7.现代专指通过邮局递送。

柯岩《奇异的书简·天涯何处无芳草》:“一封厚厚的挂号信,上边贴满了花花绿绿的邮票,是那样色彩绚丽,散发着海风的气息,是从那遥远的彼岸寄来的。”

8.赠送。

唐张固《幽闲鼓吹》:“元载子名伯和,势倾中外,时闽帅寄乐伎十人,既至半岁,无因得达,伺其门下。”

前蜀贯休《闲居拟齐梁》诗之三:“山翁寄朮药,幸得秋病可。”

宋王谠《唐语林·德行》:“李师古跋扈,惮杜黄裳为相,未敢失礼,乃寄钱物百万,并毡车一乘。使者未敢进,乃于宅门伺候。”

9.借。见“寄径”、“寄画”等条。

10.认作亲属。参见“寄父”。

11.古代称翻译东方民族语言的官吏。

《礼记·王制》:“五方之民,言语不通,嗜欲不同;达其志,通其欲,东方曰寄,南方曰象,西方曰狄鞮,北方曰译。”

孔颖达疏:“其通传东方之语官谓之曰寄,言传寄外内言语。”

12.通“暨”。达到。

《墨子·备梯》:“禽滑釐子事子墨子三年,手足胼胝,面目黧黑,役身给使,不敢问欲,子墨子綦哀之,乃管酒块脯,寄于大山,昧茅坐之,以樵禽子,禽子再拜而叹。”

岑仲勉注:“寄、暨,粤同音,至也。”

阅读:1384

标签: 桃花 植物

●〖汉字〗寄(拼音版)

●〖汉字〗寄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汉字:寅

⇛后一个汉字:寂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