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汉字/字典 > 或

或字的笔画:8画;

I

huò

ㄏㄨㄛˋ

〔《广韵》胡国切,入德,匣。〕

1.有。

《书·五子之歌》:“有一于此,未或不亡。”

《后汉书·应劭传》:“开辟以来,莫或兹酷。”

南朝梁刘勰《文心凋龙·物色》:“一叶且或迎意,虫声有足引心。”

毛泽东《战争和战略问题》六:“因此,研究军事的理论,研究战略和战术,研究军队政治工作,不可或缓。”

2.代词。代人。有人;有些人。

《书·无逸》:“自时厥后,亦罔或克寿,或十年,或七八年,或五六年,或四三年。”

《论语·为政》:“或谓孔子曰:‘子奚不为政?’”

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景公母弟后子鍼有宠,景公母弟富,或谮之,恐诛,乃奔晋,车重千乘。”

3.代词。代事物。有的;有些;有时。

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:“奇计或颇秘,世莫能闻也。”

唐韩愈《南山诗》:“或连若相从,或蹙若相斗。”

鲁迅《朝花夕拾·小引》:“因为是或作或辍,经了九个月之多。”

4.代词。谁。表示疑问。

《诗·豳风·鸱鴞》:“今女下民,或敢侮予!”朱熹集传:“谁敢有侮予者。”

5.副词。或许,也许。表示不肯定。

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:“天或启之,必将为君。”

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其神或岁不来,或岁数来。”

唐韩愈《县斋有怀》诗:“冶长信非罪,侯生或遭骂。”

6.副词。又。

《诗·小雅·宾之初筵》:“既立之监,或佐之史。”

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三:“或,犹又也。言又佐之史也。”

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军亡导,或失道,后大将军。”

《后汉书·贾逵传》:“其馀同《公羊》什有七八,或文简小异,无害大体。”

唐杜甫《猿》诗:“惯习元从众,全生或用奇。”

7.副词。常;时常。

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九年,慧星见,或竟天。”

《后汉书·盖延传》:“延等往来要击宪(董宪)别将于彭城、郯、邳之间,战或日数合,颇有剋获。”

唐王昌龄《淇上酬薛据兼寄郭微》诗:“酒肆或淹留,渔泽屡栖泊。”

8.连词。表示选择或列举。

《汉书·韩安国传》:“吾势已定,或营其左,或营其右,或当其前,或绝其后,单于可禽,百全可取。”

《新唐书·魏徵传》:“今之刑赏,或由喜怒,或出好恶。”

《红楼梦》第四回:“每日或饭后,或晚间,薛姨妈便过来,或与贾母闲谈,或与王夫人相聚。”

9.连词。表示假设。犹倘若,假使。

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·荐举不捷》:“张祜凋虫小巧,壮夫耻而不为者,或奖激之,恐变陛下风教。”

《宋史·太祖纪一》:“诏诸道狱词,令大理刑部检详,或淹留差失,致中书门下改正者,重其罪。”

10.助词。

《诗·小雅·天保》:“如松柏之茂,无不尔或承。”

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三:“言无不尔承也。或,语助耳。”

晋葛洪《抱朴子·安贫》:“时人惮焉,莫之或与。”

11.通“惑”。

《易·乾》:“九四,重刚而不中,上不在天,下不在田,中不在人,故或之。或之者,疑之也,故无咎。”

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无或乎王之不智也。”

《汉书·霍去病传》:“青之与单于会也,而前将军广,右将军食其军别从东道,或失道。”

颜师古注:“或,迷也。”

II

ㄩˋ

〔《集韵》越逼切,入职,云。〕

“国”的古字。

《说文·戈部》:“或,邦也。从口,戈以守其一。一,地也。域,或,或从土。”

段玉裁注:“《邑部》曰:‘邦者,国也。’盖或、国在周时为古今字。古文衹有‘或’字,既乃复製‘国’字。以凡人各有所守,皆得谓之或。”

杨树达《积微居小学述林·文字初义不属初形属后起字考》:“按或、国二字许君同训为邦,明本是一字,域字加义旁土,国字加义旁口耳……今则或、域、国三字各为一字,音亦互殊,邦国之义专属国字,而或、域无与矣。”参见“或人”。

阅读:1335

标签: 杨树 植物

●〖汉字〗或(拼音版)

●〖汉字〗或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汉字:戙

⇛后一个汉字:戕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