邶
邶字的笔画:7画;
bèi
ㄅㄟˋ
〔《广韵》蒲昧切,去队,并。〕
亦作“鄁”。
1.古国名。
周武王克商后,分朝歌以北之地为邶,南为鄘,东为卫。以邶封纣子武庚。
武庚叛,周公尽以其地封弟康叔,而迁邶鄘之民于雒邑。
《汉书·地理志下》:“河内本殷之旧都,周既灭殷,分其畿内为三国,《诗·风》邶、庸、卫国是也。
鄁,以封纣子武庚;庸,管叔尹之;卫,蔡叔尹之:以监殷民,谓之三监。”
颜师古注:“自纣城而北谓之邶,南谓之庸,东谓之卫。邶……字或作鄁。”一说武王使其弟管叔、蔡叔、霍叔为三监。
汉郑玄《诗谱·邶鄘卫谱》:“周武王伐纣,以其京师封纣子武庚为殷后。庶殷顽民被纣化日久,未可以建诸侯,乃三分其地置三监,使管叔、蔡叔、霍叔尹而教之。自纣城而北谓之邶,南谓之鄘,东谓之卫。”
2.邶地之乐。
《诗》有《邶风》十九篇。
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请观于周乐……为之歌《邶》、《鄘》、《卫》,曰‘美哉!渊乎!忧而不困者也。’”
阅读:143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