邶
邶字的筆畫:7畫;
bèi
ㄅㄟˋ
〔《廣韻》蒲昧切,去隊,並。〕
亦作“鄁”。
1.古國名。
周武王克商後,分朝歌以北之地為邶,南為鄘,東為衛。以邶封紂子武庚。
武庚叛,周公盡以其地封弟康叔,而遷邶鄘之民於雒邑。
《漢書·地理誌下》:“河內本殷之舊都,周既滅殷,分其畿內為三國,《詩·風》邶、庸、衛國是也。
鄁,以封紂子武庚;庸,管叔尹之;衛,蔡叔尹之:以監殷民,謂之三監。”
顏師古註:“自紂城而北謂之邶,南謂之庸,東謂之衛。邶……字或作鄁。”一說武王使其弟管叔、蔡叔、霍叔為三監。
漢鄭玄《詩譜·邶鄘衛譜》:“周武王伐紂,以其京師封紂子武庚為殷後。庶殷頑民被紂化日久,未可以建諸侯,乃三分其地置三監,使管叔、蔡叔、霍叔尹而教之。自紂城而北謂之邶,南謂之鄘,東謂之衛。”
2.邶地之樂。
《詩》有《邶風》十九篇。
《左傳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請觀於周樂……為之歌《邶》、《鄘》、《衛》,曰‘美哉!淵乎!憂而不困者也。’”
阅读:143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