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汉字/字典 > 猋

猋字的笔画:12画;

biāo

ㄅ〡ㄠ

〔《广韵》甫遥切,平宵,帮。〕

〔《集韵》卑遥切,平宵,帮。〕

亦作“焱”。

1.本为犬奔貌、群犬奔貌。引申为疾进貌。

《楚辞·九歌·云中君》:“灵皇皇兮既降,猋远举兮云中。”

王逸注:“猋,去疾貌也。”

清曾国藩《江忠烈公神道碑铭》:“遂挈师由九江踔四百里,猋入南昌。”

2.暴风;旋风。

《尔雅·释天》:“扶摇谓之猋。”

郭璞注:“暴风从下上。”

《文选·扬雄〈长杨赋〉》:“猋腾波流,机骇蜂轶。”

李善注:“猋与‘飙’古字通也。”

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猋起云合。”

颜师古注:“猋,疾风也。”

清黄景仁《登大观亭》诗:“惊猋卷旌旗,寒云收叱吒。”

3.通“熛”。火焰。

《文选·班固〈答宾戏〉》:“其馀猋飞景附,霅煜其间者,盖不可胜载。”

李善注:“《说文》:‘熛,火飞也。’猋与‘熛’古字通。”

张铣注:“如烈火之飞焰驰逐。”

4.喻指勐烈的气势。

南朝宋谢灵运《撰征赋》:“嗟残虏之将糜,炽馀猋于海济。”

5.芦花。

《尔雅·释草》:“蔈、荂、荼;猋、藨,芀。”

郭璞注:“皆芀、荼之别名。”

郝懿行义疏:“荼者,秀也……《考工记》:‘鲍人之事,望而视之,欲其荼白也。’《既夕礼》云:‘茵箸用荼。’注皆以荼为茅秀也。萑苇之秀亦为荼。”

《尔雅·释草》:“苕者,下云苇秀。

《释文》:‘芀或作苕,下同。’是苕、芀通。”

《艺文类聚》卷六三引晋庾阐《乐贤堂颂》:“高观迴云,疏猋绮窗。”

阅读:989

●〖汉字〗猋(拼音版)

●〖汉字〗猋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汉字:猌

⇛后一个汉字:猊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