魄
魄字的笔画:14画;
I
pò
ㄆㄛˋ
〔《广韵》普伯切,入陌,滂。〕
1.古指依附于人的形体而存在的精气、精神。以别于可游离于人体之外的魂。
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人生始化曰魄。既生魄,阳曰魂。”
杜预注:“魄,形也。”
孔颖达疏:“人之生也,始变化为形,形之灵者,名之曰魄也……附形之灵为魄。”
《说文·鬼部》“魄”桂馥义证引傅逊曰:“左氏所谓魄,不专指形而言。如下文所云‘魂魄能凭依于人’及前所云‘夺伯有魄’,皆非形也。”
唐杜甫《送李校书二十六韵》:“众中每一见,使我潜动魄。”
清戴名世《〈程偕柳稿〉序》:“余尝推其意而论之曰:‘凡有形者谓之魄,无形者谓之魂,有魄而无魂,则天下之物皆僵且腐,而无复有所为物矣。’”
2.指可游离于人体之外的精气,鬼魂。
唐孟郊《湘妃怨》诗:“冥冥荒山下,古庙收贞魄。”
前蜀贯休《杞梁妻》诗:“一号城崩塞色苦,再号杞梁骨出土,疲魂飢魄相逐归,陌上少年莫相非。”
3.泛指事物的精神。
唐皮日休《李翰林》诗:“吾爱李太白,身是酒星魄。”
《天安门诗抄·〈悼陈老总〉之一》:“闻棋决胜忆飞飙,将魂诗魄不可邀。”
4.人的形体。
《太平御览》卷五四九引唐成伯璵《礼记外传》:“人之精气曰魂,形体谓之魄。”
明文秉《烈皇小识》卷八:“得先帝遗魄于后苑山亭中……袖中书一行云:‘因失江山,无面目见祖宗于天上,不敢终于正寝。’”
5.胆识,精力。如:气魄,体魄。参见“魄力”。
6.徵兆;徵像。
唐李逢吉《石壁禅寺甘露义坛碑》:“兹至道之无量无边,其魄见于事者,可略而纪。”参见“魄兆”。
7.木名。白皮,细叶,似檀。
《尔雅·释木》:“魄,榽橀。”
郭璞注:“魄,大木,细叶,似檀。今江东多有之。”
郝懿行义疏:“魄,即今白木也。今京西诸山有之。其木皮白,材理细密,作炭甚坚。”
8.通“霸”。月初出或将没时的微光。一说,指月初生或圆而始缺时不明亮处。
《书·康诰》:“惟三月哉生魄。”
陆德明释文:“月三日始生兆朏,名曰魄。”
孙星衍疏引马融曰:“《说文》作‘霸’,云月始生霸然也。”
汉扬雄《法言·五百》:“月未望则载魄于西,既望则终魄于东。”
李轨注:“魄,光也。”
宋程大昌《演繁露·月受日光》:“则其魄也,是银圜之背日而暗者也,故闇昧无睹也……过望则月轮转与日远,为之圜者,但能偏侧受照而光彩不全,故其暗处遂名为魄也。魄者,暗也。”
元李翀《日闻录》:“月者,太阴之精……日光照之,则见其明;日光所不照,则谓之魄。”
9.指月;月光。
唐太宗《辽城望月》诗:“魄满桂枝圆,轮亏镜彩缺。”
宋朱淑真《夜留依绿亭》诗之一:“三更好月十分魄,万里无云一样天。”
清曹寅《月夜西亭纳凉喜东田枉过》诗之一:“中夏魄初圆,骊歌又判年。”
10.通“粕”。
《庄子·天道》:“然则君之所读者,古人之糟魄已夫。”
陆德明释文:“一云糟烂为魄,本又作粕云。”
明杨慎《丹铅杂录·苴有十四音》:“又将预切,糟魄也。”
11.通“珀”。
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犀象珠玉,虎魄玳瑁。”
《文选·沉约〈恩倖传论〉》:“素缣丹魄,至皆兼两。”
李善注:“虎魄也,色赤,故曰丹。”
张铣注:“珀,琥珀也。”
II
bó
ㄅㄛˊ
〔《集韵》白各切,入铎,并。〕
1.象声词。
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既渡,有火自上复于下,至于王屋,流为乌,其色赤,其声魄云。”
清胡式玉《语窦》:“物之堕地声曰魄。”
2.通“薄”。参见“魄莫”。
3.《荀子·性恶》:“杂能旁魄而无用。”
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下》:“沕潏曼羡,旁魄四塞。”
清赵翼《渔塘即事》诗:“乃知化工妙,一气所旁魄。”参见“旁魄”。
III
tuò
ㄊㄨㄛˋ
pò
ㄆㄛˋ
〔《广韵》他各切,入铎,透。〕
通“拓”。
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﹝郦食其﹞好读书,家贫落魄。”
宋黄庭坚《听宋宗儒摘阮歌》诗:“貌如千岁枯松枝,落魄酒中无定止。”
清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之八六:“鬼灯队队散秋萤,落魄参军泪眼横。”
阅读:179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