誤
简体误字的笔画:9画;繁體誤字筆畫:14畫。
(误,误)
wù
ㄨˋ
〔《广韵》五故切,去暮,疑。〕
1.谬误;错误。
《书·立政》:“继自今文子文孙,其勿误于庶狱庶慎,惟正是乂之。”
孔颖达疏:“继续从今以往,文王之子孙其勿得过误于众狱讼、众所慎之事。”
《三国志·吴志·周瑜传》:“曲有误,周郎顾。”
唐韩愈《为韦相公让官表》:“毫釐之差,或致弊于寰海;晷刻之误,或遗患于历年。”
清阮元《重刻宋本〈太平御览〉叙》:“且彼本妄据彼时流传经籍,凭臆擅改,不知古书文义深奥,与后世判然不同,浅学者见为误而改之,不知所改者反误矣。”
2.耽误;妨害。
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郑以救公误之,遂失秦伯。”
《古诗十九首·驱车上东门》:“服食求神仙,多为药所误。”
《隋书·后妃传·宣华夫人陈氏》:“上恚曰:‘畜生何足付大事,独孤诚误我!’”沉从文《从文自传·辛亥革命的一课》:“但临时却因军队方面谈的条件不妥,误了大事。”
3.迷惑。
《左传·哀公十九年》:“十九年春,越人侵楚,以误吴也。”
杜预注:“误吴,使不备也。”
唐韩愈《咏雪赠张籍》:“误鸡宵呃喔,惊雀暗徘徊。”
《续资治通鉴·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》:“所攻在苏杭,所取在绍兴,所谓多方以误之者也。”
4.不是故意地;不慎。
《后汉书·逸民传·梁鸿》:“曾误遗火延及它舍,鸿乃寻访烧者,问所去失,悉以豕偿之。”
唐韩愈《瘗砚铭》:“役者刘胤误坠之地,毁焉,乃匣归埋于京师。”
清孙枝蔚《赠邢补庵》诗:“自言轻一出,为官多忧忡;大鱼吞小鱼,误落风波中。”
阅读:147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