誤
簡體誤字的筆畫:9畫;繁體誤字筆畫:14畫。
(誤,誤)
wù
ㄨˋ
〔《廣韻》五故切,去暮,疑。〕
1.謬誤;錯誤。
《書·立政》:“繼自今文子文孫,其勿誤於庶獄庶慎,惟正是乂之。”
孔穎達疏:“繼續從今以往,文王之子孫其勿得過誤於眾獄訟、眾所慎之事。”
《三國誌·吳誌·周瑜傳》:“曲有誤,周郎顧。”
唐韓愈《為韋相公讓官表》:“毫釐之差,或致弊於寰海;晷刻之誤,或遺患於歷年。”
清阮元《重刻宋本〈太平禦覽〉敘》:“且彼本妄據彼時流傳經籍,憑臆擅改,不知古書文義深奧,與後世判然不同,淺學者見為誤而改之,不知所改者反誤矣。”
2.耽誤;妨害。
《左傳·僖公十五年》:“鄭以救公誤之,遂失秦伯。”
《古詩十九首·驅車上東門》:“服食求神仙,多為藥所誤。”
《隋書·後妃傳·宣華夫人陳氏》:“上恚曰:‘畜生何足付大事,獨孤誠誤我!’”沈從文《從文自傳·辛亥革命的一課》:“但臨時卻因軍隊方面談的條件不妥,誤了大事。”
3.迷惑。
《左傳·哀公十九年》:“十九年春,越人侵楚,以誤吳也。”
杜預註:“誤吳,使不備也。”
唐韓愈《詠雪贈張籍》:“誤雞宵呃喔,驚雀暗徘徊。”
《續資治通鑒·元順帝至正二十二年》:“所攻在蘇杭,所取在紹興,所謂多方以誤之者也。”
4.不是故意地;不慎。
《後漢書·逸民傳·梁鴻》:“曾誤遺火延及它舍,鴻乃尋訪燒者,問所去失,悉以豕償之。”
唐韓愈《瘞硯銘》:“役者劉胤誤墜之地,毀焉,乃匣歸埋於京師。”
清孫枝蔚《贈邢補庵》詩:“自言輕一出,為官多憂忡;大魚吞小魚,誤落風波中。”
阅读:147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