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汉字/字典 > 迪

迪字的笔画:8画;

ㄉ〡ˊ

〔《广韵》徒历切,入锡,定。〕

1.道;道理。

《书·大禹谟》:“惠迪吉,从逆凶,惟影响。”

孔传:“迪,道也。顺道吉,从逆凶。”

《楚辞·九章·怀沙》:“易初本迪兮,君子所鄙。”

蒋骥注:“谓变易其初时本然之道也。”

2.开导;引导。

《书·太甲上》:“旁求俊彦,启迪后人。”

孔传:“开道后人,言训诫。”

宋叶适《湖州胜赏楼记》:“夫岂娱于耳目之狭者易徇,而迪于心志之广者难亲耶?”

《明史·忠义传六·祝万龄》:“崇祯初,用荐起黄州知府,集诸生定惠书院,迪以正学。”

3.作;动。

《书·多方》:“尔乃迪屡不静,尔心未爱。”

孙星衍疏:“迪者,《释诂》云‘作也’;屡,俗字,当为娄……迪屡犹言屡迪。汝数作不静,汝心无爱顺之意。”

《隶释·汉沛相杨统碑》:“直南蛮蠢迪,王师出征。”

4.行,出走。

《书·微子》:“商其沦丧,我罔为臣僕,诏王子出迪。”

孔颖达疏:“商其没亡丧灭,我无所为人臣僕,言不可别事他人,心欲谏,取死也。我教王子出奔于外。”

孙星衍疏:“迪者,行也。”

5.蹈行,实行。

《书·皋陶谟》:“允迪厥德,谟明弼谐。”

孔传:“迪,蹈。”

孔颖达疏:“为人君者当信实蹈行。”

汉扬雄《法言·先知》:“为国不迪其法,而望其效,譬诸筭乎!”李轨注:“迪,蹈。夫算者,不运筹策不能定其数;治国者,不蹈法度不能致其治。”

宋王安石《翰林学士王珪转官加食邑制》:“秉哲迪义,士民所望。”

6.进用,任用。

《书·牧誓》:“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。”

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六:“《史记·周本纪》‘不迪’作‘不用’,迪为‘不用’之用。”

《诗·大雅·桑柔》:“维此良人,弗求弗迪。”

毛传:“迪,进也。”

郑玄笺:“国有善人,王不求索,不进用之。”

7.顺从。

《书·大诰》:“爽邦由哲,亦惟十人迪知上帝命。”

吴国泰曰:“迪,假作由。由者,从也。从者,顺也。故迪犹顺也。知者,识也。‘迪知上帝命’者,言盖以此十人顺识上帝命也。”见《经传释词臆正》。

8.继承;承袭。

《汉书·叙传下》:“汉迪于秦,有革有因。”

宋陆佃《〈鶡冠子〉序》:“其道踳驳,着书初本黄老,而末流迪于刑名。”

9.助词。用于句首或句中。

《书·盘庚中》:“迪高后丕乃崇降弗祥。”

《书·立政》:“古之人迪惟有夏。”参阅清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六。

10.姓。

明有迪漆。见明顾起元《客座赘语·僻姓》。

阅读:1182

●〖汉字〗迪(拼音版)

●〖汉字〗迪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汉字:迫

⇛后一个汉字:迨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