胥
胥字的笔画:9画;
I
xū
ㄒㄩ
〔《广韵》相居切,平鱼,心。〕
亦作“縃”。
1.蟹酱。
2.观察。
《诗·大雅·公刘》:“笃公刘,于胥斯原,既庶既繁。”
毛传:“胥,相也。”
郑玄笺:“公刘之于相此原地以居民。”
《荀子·君道》:“狂生者不胥时而落。”
3.侦缉。
《周礼·地官·小司徒》:“小司徒之职,掌建邦之教法……以起军旅,以作田役,以比追胥,以令贡赋。”
郑玄注:“胥,伺捕盗贼也。”
《周礼·秋官·士师》:“﹝士师﹞掌乡合州党族闾比之联,与其民人之什伍,使之相安相受,以比追胥之事,以施刑罚庆赏。”
4.等待。
《管子·大匡》:“召忽曰:‘何惧乎?吾不蚤死,将胥有所定也。’”尹知章注:“胥,待。”
《战国策·魏策四》:“韩且坐而胥亡乎?”鲍彪注:“胥,待也。”
银雀山汉墓竹简《佚书残丛·十问》:“敌人圆陈以胥,因以为固。”
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太后盛气而胥之。”
裴駰集解:“胥犹须也。”
唐韩愈《李君墓志铭》:“其刺史不悦于民,将去官,民相率讙譁,手瓦石,胥其出,击之。”
5.喜乐。
《诗·大雅·韩奕》:“笾豆有且,侯氏燕胥。”
马瑞辰通释:“胥须双声,古通用。
《广雅》:‘须,意所欲也。’意所欲为喜乐,则燕胥犹燕乐矣。”
汉蔡邕《述行赋》:“翩翩独征,无俦与兮。言旋言复,我心胥兮。”
唐德宗《重阳中外同欢以诗言志》:“至化自敦睦,佳辰宜宴胥。”
6.跟从;相随。
《管子·枢言》:“人进亦进,人退亦退,人劳亦劳,人佚亦佚,进退劳佚,与人相胥。”
唐韩愈《原道》:“今也举夷狄之法,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,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?”清黄宗羲《陈乾初先生墓志铭》:“至所谓继善成性,则几求之父母未生之前,几何不胥天下而禅乎?”
7.疏远。
《庄子·应帝王》:“是于圣人也胥易。”
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:“胥,疏也。”
《尚书大传》卷二:“周文王胥附、奔辏、先后、御侮。”
8.相互。
《书·盘庚上》:“汝曷弗告朕,而胥动以浮言,恐沉于众?”
《大诰》:“惟大艰人,诞邻胥伐于厥室。”
《诗·小雅·角弓》:“兄弟昏姻,无胥远矣。”
郑玄笺:“胥,相也。”
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睊睊胥谗,民乃作慝。”
唐萧颖士《江有枫》诗序:“二室之间,有槭树焉,与江南枫形胥类。”
明方孝孺《宁野轩铭》:“荡荡流俗,机诈日繁,上下胥欺,莫知其艰。”参见“胥怨”。
9.皆,都。
《诗·小雅·角弓》:“尔之远矣,民胥然矣。”
郑玄笺:“胥,皆也。”
《汉书·扬雄传上》:“云飞扬兮雨滂沛,于胥德兮丽万世。”
颜师古注:“胥,皆也。”
宋秦观《盗贼中》:“善气既应,年穀胥熟。”
明陆采《怀香记·醉误佳期》:“堪夸并蒂莲,羡清芬胥茂,雅豔同妍。”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武昌起义清方档桉·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上谕》:“总之,国步阽危,至今已极,胥赖我军民宏济艰难,互相维助。”
10.尽。
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天下之士多就之者,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。”
杨伯峻注:“《尔雅·释诂》云:‘胥,皆也’。引伸之便有‘尽’义。”
11.顷刻,一会儿。
《庄子·至乐》:“胡蝶胥也化而为虫。”
郭庆藩集释引俞樾曰:“胥也化而为虫,言其速也。”
12.语气助词。
《诗·小雅·桑扈》:“君子乐胥,受天之祐。”
朱熹集传:“胥,语辞。”
唐萧颖士《凉雨》诗:“习习凉风,泠泠浮飙,君子乐胥,于其宾僚。”
13.木名。后作“楈”。
《管子·地员》:“其桑其松,其杞其茸,种木胥容,榆桃柳楝。”
郭沫若等集校引丁世涵曰:“‘胥容’即‘楈榕’之省。”
14.姓。
春秋时晋有大夫胥臣。参阅《通志·氏族三》。
II
xū
ㄒㄩ
〔《广韵》私吕切,上语,心。〕
1.有才智的人。
《周礼·天官·序官》:“胥,十有二人;徒,百有二十人。”
郑玄注:“胥读如諝,谓其有才知为什长。”
《周礼·秋官·序官》“象胥”汉郑玄注:“通夷狄之言者曰象;胥,其有才知者也。”
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上》:“悲《伐檀》,乐乐胥。”
颜师古注:“胥,有材知之人也。”
2.古代官府中的小吏。
《逸周书·作雒》:“凡工、贾、胥、市;臣、僕,州里,俾无交为。”
朱右曾校释:“胥,庶人,在官给徭役。”
唐韩愈《行难》:“某胥也,某商也,其生某任之,其死某诔之。”
宋沉作哲《寓简》卷六:“有老吏前致词曰:‘某,胥也,而肄于礼官。’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:“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,百计营谋不能脱。”
3.古代乐官。
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:“小乐正学干,大胥赞之;籥师学戈,籥师丞赞之。胥鼓南。”
郑玄注:“四人皆乐官之属也。”
孔颖达疏:“胥谓大胥,南谓南夷之乐。”
《礼记·丧服大记》:“大胥是敛,众胥佐之。”
郑玄注:“胥,乐官也。”
阅读:232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