胥
胥字的筆畫:9畫;
I
xū
ㄒㄩ
〔《廣韻》相居切,平魚,心。〕
亦作“縃”。
1.蟹醬。
2.觀察。
《詩·大雅·公劉》:“篤公劉,於胥斯原,既庶既繁。”
毛傳:“胥,相也。”
鄭玄箋:“公劉之於相此原地以居民。”
《荀子·君道》:“狂生者不胥時而落。”
3.偵緝。
《周禮·地官·小司徒》:“小司徒之職,掌建邦之教法……以起軍旅,以作田役,以比追胥,以令貢賦。”
鄭玄註:“胥,伺捕盜賊也。”
《周禮·秋官·士師》:“﹝士師﹞掌鄉合州黨族閭比之聯,與其民人之什伍,使之相安相受,以比追胥之事,以施刑罰慶賞。”
4.等待。
《管子·大匡》:“召忽曰:‘何懼乎?吾不蚤死,將胥有所定也。’”尹知章註:“胥,待。”
《戰國策·魏策四》:“韓且坐而胥亡乎?”鮑彪註:“胥,待也。”
銀雀山漢墓竹簡《佚書殘叢·十問》:“敵人圓陳以胥,因以為固。”
《史記·趙世家》:“太後盛氣而胥之。”
裴駰集解:“胥猶須也。”
唐韓愈《李君墓誌銘》:“其刺史不悅於民,將去官,民相率讙譁,手瓦石,胥其出,擊之。”
5.喜樂。
《詩·大雅·韓奕》:“籩豆有且,侯氏燕胥。”
馬瑞辰通釋:“胥須雙聲,古通用。
《廣雅》:‘須,意所欲也。’意所欲為喜樂,則燕胥猶燕樂矣。”
漢蔡邕《述行賦》:“翩翩獨征,無儔與兮。言旋言復,我心胥兮。”
唐德宗《重陽中外同歡以詩言誌》:“至化自敦睦,佳辰宜宴胥。”
6.跟從;相隨。
《管子·樞言》:“人進亦進,人退亦退,人勞亦勞,人佚亦佚,進退勞佚,與人相胥。”
唐韓愈《原道》:“今也舉夷狄之法,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,幾何其不胥而為夷也?”清黃宗羲《陳乾初先生墓誌銘》:“至所謂繼善成性,則幾求之父母未生之前,幾何不胥天下而禪乎?”
7.疏遠。
《莊子·應帝王》:“是於聖人也胥易。”
陸德明釋文引司馬彪曰:“胥,疏也。”
《尚書大傳》卷二:“周文王胥附、奔輳、先後、禦侮。”
8.相互。
《書·盤庚上》:“汝曷弗告朕,而胥動以浮言,恐沈於眾?”
《大誥》:“惟大艱人,誕鄰胥伐於厥室。”
《詩·小雅·角弓》:“兄弟昏姻,無胥遠矣。”
鄭玄箋:“胥,相也。”
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睊睊胥讒,民乃作慝。”
唐蕭穎士《江有楓》詩序:“二室之間,有槭樹焉,與江南楓形胥類。”
明方孝孺《寧野軒銘》:“蕩蕩流俗,機詐日繁,上下胥欺,莫知其艱。”參見“胥怨”。
9.皆,都。
《詩·小雅·角弓》:“爾之遠矣,民胥然矣。”
鄭玄箋:“胥,皆也。”
《漢書·揚雄傳上》:“雲飛揚兮雨滂沛,於胥德兮麗萬世。”
顏師古註:“胥,皆也。”
宋秦觀《盜賊中》:“善氣既應,年穀胥熟。”
明陸采《懷香記·醉誤佳期》:“堪誇並蒂蓮,羨清芬胥茂,雅豔同妍。”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《辛亥革命·武昌起義清方檔案·宣統三年九月十四日上諭》:“總之,國步阽危,至今已極,胥賴我軍民宏濟艱難,互相維助。”
10.盡。
《孟子·萬章上》:“天下之士多就之者,帝將胥天下而遷之焉。”
楊伯峻註:“《爾雅·釋詁》雲:‘胥,皆也’。引伸之便有‘盡’義。”
11.頃刻,一會兒。
《莊子·至樂》:“胡蝶胥也化而為蟲。”
郭慶藩集釋引俞樾曰:“胥也化而為蟲,言其速也。”
12.語氣助詞。
《詩·小雅·桑扈》:“君子樂胥,受天之祐。”
朱熹集傳:“胥,語辭。”
唐蕭穎士《涼雨》詩:“習習涼風,泠泠浮飆,君子樂胥,於其賓僚。”
13.木名。後作“楈”。
《管子·地員》:“其桑其松,其杞其茸,種木胥容,榆桃柳楝。”
郭沫若等集校引丁世涵曰:“‘胥容’即‘楈榕’之省。”
14.姓。
春秋時晉有大夫胥臣。參閱《通誌·氏族三》。
II
xū
ㄒㄩ
〔《廣韻》私呂切,上語,心。〕
1.有才智的人。
《周禮·天官·序官》:“胥,十有二人;徒,百有二十人。”
鄭玄註:“胥讀如諝,謂其有才知為什長。”
《周禮·秋官·序官》“象胥”漢鄭玄註:“通夷狄之言者曰象;胥,其有才知者也。”
《漢書·司馬相如傳上》:“悲《伐檀》,樂樂胥。”
顏師古註:“胥,有材知之人也。”
2.古代官府中的小吏。
《逸周書·作雒》:“凡工、賈、胥、市;臣、僕,州裏,俾無交為。”
朱右曾校釋:“胥,庶人,在官給徭役。”
唐韓愈《行難》:“某胥也,某商也,其生某任之,其死某誄之。”
宋沈作哲《寓簡》卷六:“有老吏前致詞曰:‘某,胥也,而肄於禮官。’”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促織》:“遂為猾胥報充裏正役,百計營謀不能脫。”
3.古代樂官。
《禮記·文王世子》:“小樂正學幹,大胥贊之;籥師學戈,籥師丞贊之。胥鼓南。”
鄭玄註:“四人皆樂官之屬也。”
孔穎達疏:“胥謂大胥,南謂南夷之樂。”
《禮記·喪服大記》:“大胥是斂,眾胥佐之。”
鄭玄註:“胥,樂官也。”
阅读:232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