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汉字/字典 > 颇

颇字的笔画是:11画

简体颇字的笔画:11画;繁體頗字筆畫:14畫。

(颇,颇)

I

ㄆㄛ

〔《广韵》滂禾切,平戈,滂。〕

〔《广韵》普火切,上果,滂。〕

〔《广韵》普过切,去过,滂。〕

1.偏颇,不平正。

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:“昭子朝而命吏曰:‘婼将与季氏讼,书辞无颇。’”杜预注:“颇,偏也。”

汉扬雄《太玄·争》:“阳气氾施,不偏不颇。”

唐韩愈《石鼓歌》:“剜苔剔藓露节角,安置妥帖平不颇。”

鲁迅《坟·文化偏至论》:“文明无不根旧迹而演来,亦以矫往事而生偏至,缘督校量,其颇灼然,犹孑与躄焉耳。”

2.邪佞。

《书·多方》:“尔乃惟逸惟颇,大远王命。”

孙星衍疏:“颇者,《广雅·释诂》云:邪也。”

唐韩愈《行箴》:“行也无邪,言也无颇。”

明方孝孺《杂诗四首赠林嘉猷》之二:“致用贵不颇,笃守在不移。繇来贤哲事,皆本纯粹资。”

3.斜。

唐孟郊《君子勿鬱鬱士有谤毁者作诗以赠之》:“良玉烧不热,直竹文不颇。”参见“颇缘”。

4.偏近。

《素问·奇病论》:“病在太阴,其盛在胃,颇在肺,病名曰厥,死不治。”

清俞正燮《癸巳类稿·持素持篇》:“桉古人止五脉,沉紧浮迟躁盛微细,乃评论之名,归之五脉,大数近于某,则曰颇于某。”

5.偏差,过失。

唐牛肃《纪闻·牛腾》:“口不妄谈,目不妄视,言无伪,行无颇。”参见“颇迴”。

6.少数。

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其颇不得,失之旁郡国。”

明高启等《病柏联句》:“死色见已深,生意存犹颇。”

7.略微;稍微。

《史记·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臣愿颇采古礼,与秦仪杂就之。”

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诫兵》:“然而每见文士,颇读兵书,微有经略。”

王利器集解:“颇与下句微对文,亦微少义。”

宋洪迈《夷坚甲志·恩稚所稚院》:“自恐不能永,颇料理后事,戒其子遍谒乡人之在朝者。”

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截矶》:“晚生与他颇有一面,情愿效力。”

8.大抵,大致。

《周书·庾信传》:“唯王裒颇与信相埒,自馀文人,莫有逮者。”

9.甚;很。

《汉书·王商传》:“商为外戚重臣辅政,推佑太子,颇有力焉。”

《三国志·魏志·曹仁传》:“太祖之破袁术,仁所斩获颇多。”

《水浒传》第九八回:“宋江见说这段情由,颇觉凄惨。”

巴金《秋》六:“这几句话颇使觉新感动。”

10.皆;悉。

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薛岁不入,民颇不与其息。”

明宋濂《题江南八景图后》:“颇观卷中旧题,始于宋嘉熙二年戊戌,至今国朝洪武四年辛亥,已历一百三十四年。”

11.既,已。

《史记·卫将军骠骑列传》:“迟明,行二百馀里,不得单于,颇捕斩首虏万馀级,遂至窴颜山赵信城,得匈奴积粟食军。”

南朝宋谢灵运《拟魏太子“邺中集”诗·刘桢》:“既览古今事,颇识治乱情。”

唐杜甫《恶树》诗:“幽阴成颇杂,恶木剪还多。”

12.就,便,于是。

《汉书·陈汤传》:“﹝匈奴﹞百馀骑驰赴营,﹝汉﹞营皆张弩持满指之,骑行却。颇遣吏士射城门骑步兵,﹝匈奴﹞骑步兵皆入﹝郅支城﹞。”

明徐光启《甘藷疏序》:“同志者或不远千里而致,耕穫菑畲,时时利赖其用,以此持论颇益坚。”

13.与“不”、“无”、“否”等配合,表示疑问。

三国魏曹丕《与吴质书》:“顷何以自娱,颇复有所述造不?”唐段成式《酉阳杂俎·诺皋记下》:“其婢小碧自外来,垂手缓步,大言:‘刘四颇意平昔无?’”清钱泳《履园丛话·梦幻·梦董思翁》:“叟曰:‘欲识吾居,颇忆我所书经否?’”黄远庸《政界内形记(其二)》:“记者无法,乃直截简当问:‘唐总理近日颇晤外国公使否?昭时除借款外,颇及他事否?’魏君莞然曰:‘见过见过。’”

14.通“詖”。参见“颇险”。

15.见“颇黎”。

II

ㄆㄛˇ

〔《广韵》普火切,上果,滂。〕

通“叵”。

不可。

《敦煌变文集·降魔变文》:“过去百千诸物,皆曾止住其中,说法度人,量尘沙而颇算(算)。”

蒋礼鸿通释:“‘颇’、‘叵’两个字都音普火切,所以‘颇’可以借作‘叵’。”参见“颇奈”。

III

ㄆㄛˋ

〔《广韵》普过切,去过,滂。〕

姓。

明有颇廷相。见《明史·张承廕传》。

IV

ㄆ〡ˊ

〔《集韵》蒲糜切,平支,并。〕

通“彼”。

参见“颇我”。

阅读:984

●〖汉字〗颇(拼音版)

●〖汉字〗頗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汉字:颈

⇛后一个汉字:领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