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汉字/字典 > 名

名字的笔画:6画;

I

míng

ㄇ〡ㄥˊ

〔《广韵》武并切,平清,明。〕

1.人的名字。

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天子不言出,诸侯不生名,君子不亲恶。”

孔颖达疏:“诸侯相见,祗可称爵,不可称名。”

宋张世南《游宦纪闻》卷一:“刺字,或书官职,或书郡里,或称姓名,或只称名。”

《老残游记》第七回:“情愿埋名隐姓,做个农夫。”

鲁迅《书信集·致徐懋庸》:“只名字不同,疑是名和字之分,而其实却是一人。”

2.用作动词,名字叫做。

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:“﹝老子者,﹞姓李氏,名耳,字聃。”

元揭傒斯《天华万寿宫碑》:“侯名寀,初隐芙蓉。”

《红楼梦》第二回:“政老爷的长女名元春,因贤孝才德,选入宫作女史去了。”

3.指姓名。

《水浒传》第一回:“只得来淮西临淮州,投奔一个开赌坊的閒汉,那大郎名唤柳世权。”

4.呼其名;称其名。

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国君不名卿老世妇。”

孔颖达疏:“言诸侯虽贵,不得呼其名也。”

汉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观德》:“盛伯、郜子俱当绝,而独不名,为其与我同姓兄弟也。”

《续资治通鉴·宋哲宗元祐四年》:“神宗谓大臣曰:‘曹王虽用近亲贵,而端拱寡过,善自保,真纯臣也。’进对,未尝名。”

5.谥号。

《逸周书·谥法》:“是以大行受大名,细行受细名。”

孔晁注:“名,谓号谥。”

6.谓授予谥号。

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暴其民甚,则身弑国亡;不甚,则身危国削,名之曰‘幽’‘厉’。”

赵岐注:“名之,谓諡之也。諡以‘幽’‘厉’,以章其恶。”

7.事物的名称。

《论语·阳货》:“迩之事父,远之事君,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。”

晋杜预《春秋左传经传集解序》:“《春秋》者,鲁史记之名也。”

唐韩愈《盆池》诗之三:“瓦沼晨朝水自清,小虫无数不知名。”

8.名目;种类。

《孙膑兵法·五名五恭》:“兵有五名:一曰威强,二曰轩骄,三曰刚至,四曰助忌,五曰重柔。”

唐韩愈《南海神庙碑》:“始公之至,尽除他名之税,罢衣食于官之可去者。”

康有为《大同书》甲部第四章:“苛税滥征,诡名百出。”

9.文字。

《仪礼·聘礼》:“百名以上书于策,不及百名书于方。”

郑玄注:“名,书文也,今谓之字。”

《管子·君臣上》:“书同名,行同轨。”

章炳麟《訄书·订文》:“自史籀之作书,凡九千名,非苟为之也。”

10.指姓氏。

《仪礼·士昏礼》:“宾执鴈,请问名。”

贾公彦疏:“言问名者,问女之姓氏。”

11.用作动词,问姓氏。

汉刘向《列女传·阿谷处女》:“妾年甚少,何敢受子。子不早命,窃有狂夫名之者矣。”

12.命名;取名。

《书·吕刑》:“禹平水土,主名山川。”

孔传:“禹治洪水,山川无名者主名之。”

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风操》:“北土多有名儿为驴驹豚子者,使其自称及兄弟所名,亦何忍哉?”宋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十:“今人谓贝州为甘陵,吉州为庐陵,常州为毗陵,峡州为夷陵,皆自其地名也。”

周作人《知知说》:“此言甚妙,以名吾堂。”

13.引申为称;被叫做。

《韩非子·和氏》:“悲夫!宝玉而题之以石,贞士而名之以诳。”

清袁枚《续新齐谐·麒麟喊冤》:“向来原有此书,但名此书,《周易》,不名经也。”

14.形容;称说。

《论语·泰伯》:“大哉,尧之为君也!巍巍乎,唯天为大,唯尧则之!荡荡乎,民无能名焉!”朱熹集注:“言物之高大,莫有过于天者,而独尧之德能与之准。故其德之广远,亦如天之不可以言语形容也。”

金王若虚《瑞竹赋》:“天何为者耶?视之苍苍,诘之冥冥,不可得而名。”

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金和尚》:“冥宅壮丽如宫阙……祭品象物,多难指名。”

叶圣陶《隔膜·母》:“伊常常有说不出的忧愁,又常常有莫可名的喜悦。”

15.号令。

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言以信名,明以时动;名以成政,动以殖生。”

韦昭注:“名,号令也。号令所以成政也。”

16.功业;功名。

《孙膑兵法·将义》:“将者不可以不信,不信则令不行,令不行则军不槫,军不槫则无名。”

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用巧变以崇天灾,勤百姓以为己名。”

韦昭注:“名,功也。”

唐韩愈《赠族侄》诗:“一名虽云就,片禄不足充。”

17.名声;名誉。

《易·乾》:“不成乎名,遯世无闷。”

孔颖达疏:“不成乎名者,言自隐黜,不成就令名,使人知也。”

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瑞云》:“瑞云名噪已久,自此富商贵介,日接于门。”

清唐甄《潜书·受任》:“能成大功者,必不败功;能成大名者,必不败名。”

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逃名》:“逃名,其实是爱名的,逃的是这一团糟的名,不愿意酱在那里面。”

18.闻名。

唐韩愈《送高闲上人序》:“故旭之书,变动犹鬼神,不可端倪,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。”

《新唐书·韩思复传》:“复为襄州刺史,治行名天下。”

梁启超《变法通议·论幼学》:“中国以文采名于天下,而教文法之书,乃无传焉。”

19.指留名。

唐元稹《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》:“凡输钱于经者,由十而上,皆得名于碑。”

宋苏舜钦《和马承之古庙》:“尚应名竹素,不复祭牲豭。”

20.着名的;名贵的。

《书·禹贡》:“惟箘、簬、楛,三邦厎贡厥名。”

蔡沉集传:“致贡箘、簬、楛之有名者也。”

郑逸梅《逸梅丛谈·零缣断素》:“不料董糖既绝,韩糖继起。

韩糖者,名女伶韩素秋之糖也。”参见“名花”。

21.以……着名。

《后汉书·符融传》:“﹝田盛﹞与郭林宗同好,亦名知人。”

唐韩愈《送郑十校理序》:“常以宠丞相为大学士,其他学士,皆达官也;校理,则用天下之名能文学者。”

宋司马光《言张方平第二札子》:“曏者仁宗时,包拯最名公直。”

22.名义。

《汉书·高帝纪上》:“兵出无名,事故不成。”

颜师古注引苏林曰:“名者,伐有罪。”

唐白居易《请罢兵第三状》:“因此事势,正可罢兵,赦既有名,罢犹有势。”

23.名分。

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子路曰:‘卫君待子而为政,子将奚先?’子曰:‘必也,正名乎?’”何晏集解引马融曰:“正百事之名。”

24.指名号。

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有不贡则修名,有不王则修德。”

韦昭注:“名,谓尊卑职贡之名号也。”

唐孟郊《吊元鲁山》诗之一:“食名皆霸官,食力皆尧农。”

25.谓以己名占有。

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明尊卑爵秩等级,各以差次名田宅。”

《汉书·佞幸传·邓通》:“﹝通﹞竟不得名一钱,寄死人家。”

宋沉作哲《寓简》卷五:“戚里高氏子,选尚伪公主,富贵鼎来,伪主败,夺官,不得名其家一钱。”

26.独擅;专注。

《新唐书·韩愈传》:“占小善者率以录,名一艺者无不庸。”

宋叶适《故礼部尚书黄公墓志铭》:“公志在经世,而以学为本。学终其身,不私己见为足,不名一家。”

清钱泳《履园丛话·收藏·元》:“有元一代画家全讲气韵,不名一格,实能超出唐宋人刻画之习。”

清陈琮《〈明斋小识〉序》:“亩香是作,逋峭整洁,不名一体。”

27.形成。

汉杨雄《法言·五百》:“或性或彊,及其名,一也。”

王念孙《读书杂志馀编·法言》:“李以名为‘名誉’之‘名’,非也。名者,成也。言或性或彊,及成则一也。”

28.指战国时诸子百家中的名家。

南朝梁元帝《金楼子·立言下》:“至如《彖》、《繫》、《风》、《雅》,名、墨、农、刑,虎炳豹鬱,彬彬君子。”参见“名法”、“名家”。

29.形容眉宇开展。

《诗·齐风·猗嗟》:“猗嗟名兮,美目清兮。”

毛传:“目上为名。”

孔颖达疏引孙炎云:“目上平博。”

30.名刺,名片。

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风操》:“识轻服而不识主人,则不于会所而弔,他日修名诣其家。”

《南史·文学传·何思澄》:“每宿昔作名一束,晓便命驾……投晚还家,所齎名必尽。”

宋袁文《瓮牖闲评》卷六:“名纸古只谓之名。”

31.大;广大。参见“名山”、“名鱼”。

32.量词。指人。

《庄子·则阳》:“丘里者,合十姓百名而以为风俗也。”

陆德明释文:“一姓为十人,十姓为百名。”

《封神演义》第二九回:“你领二十名刀斧手,埋伏于城门里。”

邓小平《尊重知识,尊重人才》:“要从科技系统中挑选出几千名尖子人才。”

33.量词。指名次。如:他获得第一名。

34.通“命”。命令;传令。

《墨子·尚贤中》:“乃名三后,恤功于民。”

孙诒让间诂:“名、命通。”

《平山冷燕》卷一:“唐玄宗同杨贵妃在沉香亭赏牡丹,因欲裁新诗作乐,急名李白。”

35.通“命”。性命;生命。

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:“天生刘伶,以酒为名。”

清黄生《义府·名命》:“谓以酒为命也。”

36.通“明”。辨明。

《释名·释言语》:“名,明也,名实使分明也。”参见“名品”。

37.通“明”。光明的。

南朝宋鲍照《代少年时至衰老行》:“忆昔少年时,驰逐好名晨。”

II

míng

ㄇ〡ㄥˊ

〔《集韵》忙经切,平青,明。〕

同“铭”。

铭旌。

《周礼·春官·小祝》:“设熬置铭。”

郑玄注:“铭,今书或作‘名’。”

陆德明释文作“名”。

《逸周书·器服》:“次车……名有三。”

朱右曾校释:“《士礼》启殡,‘祝取铭置于重’;既祖,‘祝取铭置于茵’。注曰:今文铭皆为‘名’。是名即铭旌也。”

阅读:3732

●〖汉字〗名(拼音版)

●〖汉字〗名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汉字:后

⇛后一个汉字:同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