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汉字/字典 > 里

简体里字的笔画:7画;繁體裏字筆畫:13畫。

(参见里,裡)

ㄌ〡ˇ

〔《广韵》良士切,上止,来。〕

1.乡村的庐舍、宅院。后泛指乡村居民聚落。

《诗·郑风·将仲子》:“将仲子兮,无踰我里。”

毛传:“里,居也。”

高亨注:“里,庐也,即宅院。”

晋张协《杂诗》之十:“里无曲突烟,路无行轮声。”

明柯潜《〈归田诗话〉序》:“公生长多贤之里,山川奇诡秀丽之州。”

2.城邑的市廛、街坊。今称巷弄。

《后汉书·杨震传》:“伏见诏书为阿母兴起津城门内第舍,合两为一,连里竟街,凋修缮饰,穷极巧伎。”

李贤注:“里即坊也。”

3.指故乡。

《史记·汲郑列传》:“黯(汲黯)耻为令,病归田里。”

南朝梁江淹《别赋》:“割慈忍爱,离邦去里。”

清钮琇《觚賸续编·桃花园》:“宋侍郎杨绍云,吴江人,去官归里。”

4.古代地方行政组织。自周始,后代多因之,其制不一。(1)二十五家为一里。

《周礼·地官·遂人》:“五家为邻,五邻为里。”

《礼记·郊特牲》:“唯为社事,单出里。”

郑玄注:“二十五家为里。”(2)五十家为一里。

《管子·小匡》:“制五家为轨,轨有长;十轨为里,里有司。”

《鶡冠子·王鈇》:“五家为伍,伍为之长;十伍为里,里置有司。”(3)七十二家为一里。

《尚书大传》卷二:“八家而为邻,三邻而为朋,三朋而为里。”

《礼记·杂记下》:“主之而附于夫之党”孔颖达疏引《论语撰考谶》:“古者七十二家为里。”(4)八十家为一里。

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五年》“什一行而颂声作矣”汉何休注:“在田曰庐,在邑曰裡,一里八十户。”(5)一百家为一里。

《礼记·杂记下》:“则里尹主之。”

郑玄注:“《王度记》曰:百户为里。”

《管子·度地》:“百家为里。”

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五》:“本注曰:里魁,掌一里百家。”

《旧唐书·食货志上》:“百户为里,五里为乡。”(6)一百一十家为一里。

《明史·食货志二》:“迨造黄册成,以一百十户为一里,里分十甲曰里甲。”

《清史稿·食货志二》:“凡里百有十户,推丁多者为长。”

5.长度单位。古以三百步为一里,后亦有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者,今以一百五十丈为一里。用为市里的简称,二市里合一公里。

《穀梁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古者三百步为里。”

《古诗十九首·行行重行行》:“相去万馀里,各在天一涯。”

唐韩愈《过襄城》诗:“已去蔡州三百里,家人不用远来迎。”

清顾炎武《日知录·里》:“《穀梁传》:‘古者三百步为里。’今以三百六十步为里。”

郭沫若《我的童年》第一篇一:“他们的规矩是在本乡十五里之内决不生事。”

6.古代井田制亦特指方里。

《韩诗外传》卷四:“古者八家而井田。方里为一井。广三百步,长三百步为一里,其田九百亩。”

7.居住;为邻。

《文选·班固〈幽通赋〉》:“终保己而贻则兮,里上仁之所庐。”

李善注:“曹大家曰:‘贻,遗也。里、庐,皆居处名也。言我父早终,遗我善法则也。何为善法则乎?言为我择居处也。’孔子曰:‘里仁为美。’”

《文选·张衡〈西京赋〉》:“秦里其朔,寔为咸阳。”

薛综注:“里,居也。”参见“里仁”。

8.谓计算路程。

《穆天子传》卷四:“庚辰,天子大朝于宗周之庙,乃里西土之数。”

郭璞注:“里,谓计其道里也。”

9.俚俗。参见“里夫”、“里曲”。

10.语气词。

《敦煌变文集·维摩诘经讲经文》:“幸有光严童子里,不交伊去唱将来。”

元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四摺:“请父亲上舡,孩儿每来迎接里。”按,今作“哩”。

11.方言。表人称複数。犹们。

刘半农《瓦釜集·开场的歌》:“你里若要我把山歌来唱,先借个煤头火来吃筒烟。”

12.古族名。

《后汉书·南蛮传》:“建武十二年,九真徼外蛮里张游,率种人慕化内属,封为归汉里君。”

李贤注:“里,蛮之别号。今呼为俚人。”

13.通“里”。裡面,内部。

《素问·刺腰痛篇》:“肉里之脉,令人腰痛。”

王冰注:“里,里也。”

元马致远《四块玉·叹世》曲:“命里无时莫刚求,随时过遣休生受。”

14.忧伤之病。

《诗·大雅·云汉》:“瞻卬昊天,云如何里。”

郑玄笺:“里,忧也。”

15.通“理”。道理;常理。

银雀山汉墓竹简《孙子兵法·九地》:“人请之里,不可不□。”今本作“人情之理,不可不察。”

16.姓。

春秋晋有里克。见《左传·僖公八年》。

17.同“里”。

简体里字的笔画:7画;繁體裏字筆畫:13畫。

(里,里)

ㄌ〡ˇ

〔《广韵》良士切,上止,来。〕

亦作“裡”。

1.衣服的内层。

《诗·邶风·绿衣》:“绿兮衣兮,绿衣黄里。”

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白縠之表,薄纨之里,緁以偏诸,美者黼绣。”

《礼记·杂记上》:“内子以鞠衣裒衣素沙”唐孔颖达疏:“古之服皆以素纱为里。”参见“里子”。

2.指器具的内层。

清姚元之《竹叶亭杂记》卷三:“同年徐星伯学使自伊犁归,携一小圆钱盒相示……闢之,盖之里色赭,底之里色银。”

寂叟《海王村游记》:“近代官窑,莫非景德镇物产,而市人每以彩瓶之绿里绿底,乾红款识者,不论官窑客货,辄别其称谓曰九江瓷。”

3.裡面,内部。与“外”相对。表示方位。

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战而捷,必得诸侯。若其不捷,表里山河,必无害也。”

杜预注:“晋国外河而内山。”

唐杜甫《见萤火》诗:“忽惊屋裡琴书冷,复乱簷边星宿稀。”

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四回:“城里城外,琳宫梵宇,碧瓦朱甍,在六朝时是四百八十寺,到如今,何止四千八百寺。”

丁玲《母亲》一:“顺儿一看见幺妈便朝大门里跑,却被幺妈叫住了。”

4.专指家或家乡。

元白朴《墙头马上》第三摺:“老夫常是公差,多在外,少在里。”

5.裡面,内部。与“外”相对。附着在“这、那、哪”等字后边,表示处所。

《西游记》第九一回:“﹝大圣﹞跳下崖来喝道:‘你都藏头缩颈的那里走!’”

《红楼梦》第十九回:“黛玉听了,嗤的一笑道:‘你既要在这里,那边老老实实的坐着,咱们说话儿。’”茅盾《子夜》十八:“这里很清静,她们又是面对着那小河;此时毒太阳当空,河水耀着金光,一条游船也没有。”

6.裡面,内部。与“外”相对。表示范围。

南朝梁庾肩吾《奉使北徐州参丞御》诗:“云边开巩树,雾里识嶢峰。”

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一摺:“怎想道惜花心养成折桂手?脂粉丛里包藏着锦绣?”

7.裡面,内部。与“外”相对。表时间。

宋无名氏《张协状元》戏文第十六齣:“妾身年少里,父母俱倾弃。”

元张寿卿《红梨花》第三摺:“秀才也,你三更里撞着鬼魂。”

沉从文《街》:“许多人家门对着门,白日里,日头的影子正正的照到街心不动时,街上半天还无一个人过身。”

8.中医指腹胁之内。

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少腹坚满,里急暴痛。”

王冰注:“里,腹胁之内也。”

9.指胞胎。

《诗·小雅·小弁》:“不属于毛,不罹于里。”

毛传:“毛在外阳以言父,里在内阴以言母。”

郑玄笺:“今我独不得父皮肤之气乎?独不处母之胞胎乎?”一说通“理”,指腠理。

王引之《经义述闻·诗六》:“里,读为理,谓腠理也。毛在外,理在内,相对为文。”

10.助词。用在句末,相当于“哩”、“呢”。

宋张履信《谒金门》词:“春睡起,小阁明窗儿底。帘外雨声花积水,薄寒犹在里。”

《三国志平话》卷中:“当日天晚,去二嫂宅内。见二嫂灵前烧香奠酒啼哭。

关公笑曰:‘二嫂休哭,哥哥只在里。’”元白朴《东墙记》第三摺:“姐姐,天色晚了,那生必定等里,好去了。”

11.助词。用在句中。相当于“得”、“的”、“底”。

《宣和遗事》前集:“宋江读了,口中不说,心下思量:‘这四句分明是说了我里姓名。’”明汤显祖《紫箫记·探春》:“﹝六娘﹞破花朝,儘着逍遥。那管得桂丛人老,香梦无聊![合]兀自里袖染檀红,银字笙寒不奈调。”

12.通“理”。治理,整理。

《荀子·解蔽》:“经纬天地,而材官万物;制割大理,而宇宙里矣。”

杨倞注:“里当为理。”

阅读:1016

标签: 桃花 植物 里面 方位

●〖汉字〗里(拼音版)

●〖汉字〗裏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汉字:重

⇛后一个汉字:釋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