譴
简体谴字的笔画:15画;繁體譴字筆畫:20畫。
(谴,谴)
qi·n
ㄑ〡ㄢˇ
〔《广韵》去战切,去线,溪。〕
1.责问;谴责。
《庄子·天下》:“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,不谴是非,以与世俗处。”
成玄英疏:“谴,责也。”
南朝梁任昉《齐竟陵文宣王行状》:“先是震于外寝,匠者以为不祥,将加治葺。公曰:‘此天谴也,无所改修,以记吾过。’”明张居正《请宥言官以彰圣德疏》:“今若因此一事,将石星遂加重谴,四方闻之,必谓朝廷求言特虚文耳。”
2.罪;过错。
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:“诏书每下,百官各上封事,欲以改政思谴,除凶致吉。”
《新唐书·张廷珪传》:“御史有谴,当杀杀之,不可辱也。”
清《郎潜纪闻》卷十二:“舒文襄在新疆获谴,有旨即行正法。”
3.旧时官吏被贬降或谪戍。
唐韦嗣立《奉和张岳州王潭州别诗》序:“予昔忝省閤,与岳州张使君说、潭州王都督熊同官联事,后承朝谴,各自东西。”
清洪昇《长生殿·觅魂》:“早难道逐梁清又受天曹谴,要寻那《霓棠》善舞的俊杨妃,到做了留仙不住的乔飞燕。”
阅读:115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