繩
简体绳字的笔画:11画;繁體繩字筆畫:19畫。
(绳,绳)
I
shéng
ㄕㄥˊ
〔《广韵》食陵切,平蒸,船。〕
1.绳子。
《易·繫辞下》:“作结绳而为罔罟,以佃以渔。”
南朝梁刘勰《文心凋龙·原道》:“自鸟迹代绳,文字始炳。”
唐韩愈《张中丞传·后叙》:“引绳而绝之,其绝必有处。”
宋孙光宪《竹枝词》之二:“乱绳千结绊人深,越罗万丈表长寻。”
2.木工用以测定直线的墨线。
《书·说命上》:“惟木从绳则正,后从谏则圣。”
《荀子·劝学》:“木直中绳,輮以为轮。”
《汉书·律曆志上》:“衡权者,衡,平也,权,重也,衡所以任权而均物平轻重也。其道如底,以见准之正,绳之直,左旋见规,右折见矩。”
3.直;正。
《逸周书·武纪》:“不可以枉绳,失邻家之交。”
朱右曾校释:“绳,直也。”
《吕氏春秋·离俗》:“故布衣人臣之行,洁白清廉中绳,愈穷愈荣。”
高诱注:“绳,正也。”
4.准则;法度。
《商君书·开塞》:“王道有绳。”
《韩非子·孤愤》:“故智术能法之士用,则贵重之臣必在绳之外矣。”
汉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五行相生》:“执绳而制四方。”
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:“司空典致物图,考度以绳。”
5.衡量。
《礼记·乐记》:“以绳德厚。”
郑玄注:“绳,犹度也。”
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约其文辞而指博。故吴楚之君自称王,而《春秋》贬之曰‘子’,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,而《春秋》讳之曰‘天王狩于河阳’:推此类以绳当世。”
清谭嗣同《仁学》一:“何不观于欧美诸洲,而一绳其得失也。”
6.纠正;弹劾。
《书·冏命》:“绳愆纠谬,格其非心,俾克绍先烈。”
孔颖达疏:“木不正者,以绳正之,绳谓弹正。”
《管子·七臣七主》:“以还自镜,以知得失,以绳七臣,得六过一是。”
尹知章注:“绳,谓弹正也。”
《汉书·匡衡张禹等传赞》:“彼以古人之迹见绳,乌能胜其任乎!”颜师古注引如淳曰:“迹谓既明且哲也。绳谓抨弹之也。”
7.引申为制裁。
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诸生皆诵法孔子,今上皆重法绳之。”
《魏书·张普惠传》:“凉州刺史石士基、行台元洪超并赃货被绳。”
《元典章·礼部三·葬礼》:“若有不孝不悌乱常败俗皆纠而绳之。”
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公法》:“强者可执其法以绳人,弱者必不免隐忍受屈也。”
8.约束。
汉荀悦《申鉴·政体》:“若乃肆情于身,而绳欲于众;行诈于官,而矜实于民。”
宋司马光《夜坐》诗:“人生本不劳,苦被外物绳。”
孙中山《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》:“既不能以纪律自绳,自亦不能以纪律绳人。”
9.捆缚。
《尔雅·释器》:“绳之,谓之缩之也。”
邢昺疏引孙炎曰:“绳束筑版谓之缩,然则缩者束物之名。”
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书证》:“又寸断五色丝,横着线股间绳之,以象莙草,用以饰物,即名为莙。”
明陈继儒《珍珠船》卷三:“因取筋数百条绳而驾之,曰:‘我梯取此月娥。’”
10.称誉。
《左传·庄公十四年》:“蔡哀侯为莘故,绳息妫以语楚子。”
杜预注:“绳,誉也。”
孔颖达疏:“字书‘绳’作‘譝’字从‘言’,训为‘誉’。”
《逸周书·皇门》:“乃维有奉狂夫,是阳是绳,是以为上,是授司事于正长。”
《吕氏春秋·古乐》:“周公旦乃作诗曰:‘文王在上,于昭于天。
周虽旧邦,其命维新。’以绳文王之德。”
高诱注:“绳,誉也。”
清王韬《淞滨琐话·画船纪艳》:“﹝二仰山人﹞平章花月,眼界颇高,独屡绳观凤之美于倚玉生。”
11.继承。
《诗·大雅·下武》:“昭兹来许,绳其祖武。”
朱熹集传:“绳,继。”
明张居正《答陈节推书》:“恭惟老师,功存社稷,泽洽黎元,诞发祥于文孙,早克绳乎祖武。”
鲁迅《坟·文化偏至论》:“盖今所成就,无一不绳前时之遗迹,则文明必日有其迁流。”
12.古代称深衣后幅居中的衣缝。
《礼记·深衣》:“曲袷如矩以应方,负绳及踝以应直。”
郑玄注:“绳,谓裻与后幅相当之缝也。”
13.水名。即今金沙江。参阅《汉书·地理志上》、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若水》。
14.清代旗田的计量单位。
清俞正燮《癸巳类稿·记田名数》:“本朝旗田,初以六亩为一晌,四十二亩为一绳,园地百八十亩为一所。”
II
yìng
〡ㄥˋ
〔《集韵》以证切,去证,以。〕
草结籽。
《周礼·秋官·薙氏》:“秋绳而芟之。”
郑玄注:“含实曰绳。”
陆德明释文:“绳音孕,以证反。”
III
m·n
ㄇ〡ㄣˇ
〔《集韵》弭尽切,上准,明。〕
见“绳绳”。
阅读:204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