訛
简体讹字的笔画:6画;繁體訛字筆畫:11畫。
(讹,讹)
I
é
ㄜˊ
〔《广韵》五禾切,平戈,疑。〕
“化”的今字。
1.虚假。
三国魏曹植《橘赋》:“神盖幽而易激,信天道之不讹。”
赵幼文校注引《诗·小雅·沔水》郑玄笺:“伪也。”
《六度集经·忍辱度无极章》:“妻睹道士,勃然作色,讹留设食,虚谈过中。”参见“讹言”。
2.讹误;错谬。
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三》:“汉武帝元朔三年,封代共王子刘忠为侯国,王莽之慈平亭也。胡俗语讹,尚有千城之称。”
明李东阳《归梦》诗:“对酒杯应浅,教书字恐讹。”
清纳兰性德《渌水亭杂识》卷一:“西山有君子口,疑即《寰宇记》所云君子城讹为箕子城者也。”
杨朔《中国人民的脚步声·红石山》:“察哈尔龙关西南二十里有座高山,原名黄泉岭,俗话讹做黄草梁。”
3.怪异;怪诞。
唐李白《明堂赋》:“迫而察之,粲炳焕以照烂,倏山讹而晷换。”
宋梅尧臣《问牛喘赋》:“时则有雨水不降,草树早落,火讹相惊,疾疫多作。”参见“讹火。”
4.妖言;谣言。
《尔雅·释诂下》:“讹,言也。”
郭璞注:“世以妖言为讹。”
唐韩愈《送穷文》:“凡此五鬼,为吾五患,饥我寒我,兴讹造讪。”
《宋史·张忠恕传》:“则陛下所以身处者,庶几无憾,而造讹腾谤者,靡所致力。”
5.指徒歌;歌谣。
朱自清《中国歌谣》:“谣字有或作‘讹’字者,如《风俗通·皇霸篇》载赵王迁时童谣,《史记·赵世家》‘童谣’作‘民讹言’……而其词用韵,实係歌谣之体,与他处‘讹言’无韵者不同。”
6.吓诈。
《红楼梦》第四八回:“便设了法子,讹他拖欠官银,拿他到了衙门里去。”
《负曝闲谈》第二三回:“小桐暗想:这是糟豆腐,好讹他一讹了。”
李准《不能走那条路》:“又不是凭党员讹他的,有啥不能买!”
7.书法用语。
唐窦臮《述书赋下》:“房文昭则雅而和,隐乃讹。”
唐窦蒙《<述书赋>语例字格》:“讹,藏锋隐迹曰讹。”
8.蛇的别名。
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鳞一·诸蛇》:“蛇字古作它,俗作蛇,有佘、移、佗三音。篆文象其宛转屈曲之形。其行委佗,故名。
岭南人食之,或呼为讹,或呼为茅鳝。”
9.通“吪”。感化;改变。
《诗·小雅·节南山》:“式讹尔心,以蓄万邦。”
郑玄笺:“讹,化。”
陈奂传疏:“讹,当作吪。”
宋曾巩《曾氏女墓志铭》:“孰讹尔质,而伐其成,尚千万年,尔室之宁。”
《通志·选举二》:“岁月迁讹,斯风渐笃。”
元戴良《求诸己斋箴》:“古人已远,此学罔传,我作铭诗,式讹是观。”
10.通“吪”。行动;移动。
《诗·小雅·无羊》:“或降于阿,或饮于池,或寝或讹。”
毛传:“讹,动也。”
王先谦集疏:“《玉篇·口部》引《诗》:‘或寝或吪,吪,动也。’是正字当作‘吪’。”
唐杜甫《日暮》诗:“日暮风亦起,城头乌尾讹。”
清杨潮观《黄石婆授计逃关》:“有恨难摹,不隄防处女深闺坐,尚寐无讹。”
II
é
ㄜˊ
〔《广韵》五禾切,平戈,疑。〕
“化”的今字。
1.虚假。
三国魏曹植《橘赋》:“神盖幽而易激,信天道之不讹。”
赵幼文校注引《诗·小雅·沔水》郑玄笺:“伪也。”
《六度集经·忍辱度无极章》:“妻睹道士,勃然作色,讹留设食,虚谈过中。”参见“讹言”。
2.讹误;错谬。
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三》:“汉武帝元朔三年,封代共王子刘忠为侯国,王莽之慈平亭也。胡俗语讹,尚有千城之称。”
明李东阳《归梦》诗:“对酒杯应浅,教书字恐讹。”
清纳兰性德《渌水亭杂识》卷一:“西山有君子口,疑即《寰宇记》所云君子城讹为箕子城者也。”
杨朔《中国人民的脚步声·红石山》:“察哈尔龙关西南二十里有座高山,原名黄泉岭,俗话讹做黄草梁。”
3.怪异;怪诞。
唐李白《明堂赋》:“迫而察之,粲炳焕以照烂,倏山讹而晷换。”
宋梅尧臣《问牛喘赋》:“时则有雨水不降,草树早落,火讹相惊,疾疫多作。”参见“讹火。”
4.妖言;谣言。
《尔雅·释诂下》:“讹,言也。”
郭璞注:“世以妖言为讹。”
唐韩愈《送穷文》:“凡此五鬼,为吾五患,饥我寒我,兴讹造讪。”
《宋史·张忠恕传》:“则陛下所以身处者,庶几无憾,而造讹腾谤者,靡所致力。”
5.指徒歌;歌谣。
朱自清《中国歌谣》:“谣字有或作‘讹’字者,如《风俗通·皇霸篇》载赵王迁时童谣,《史记·赵世家》‘童谣’作‘民讹言’……而其词用韵,实係歌谣之体,与他处‘讹言’无韵者不同。”
6.吓诈。
《红楼梦》第四八回:“便设了法子,讹他拖欠官银,拿他到了衙门里去。”
《负曝闲谈》第二三回:“小桐暗想:这是糟豆腐,好讹他一讹了。”
李准《不能走那条路》:“又不是凭党员讹他的,有啥不能买!”
7.书法用语。
唐窦臮《述书赋下》:“房文昭则雅而和,隐乃讹。”
唐窦蒙《<述书赋>语例字格》:“讹,藏锋隐迹曰讹。”
8.蛇的别名。
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鳞一·诸蛇》:“蛇字古作它,俗作蛇,有佘、移、佗三音。篆文象其宛转屈曲之形。其行委佗,故名。
岭南人食之,或呼为讹,或呼为茅鳝。”
9.通“吪”。感化;改变。
《诗·小雅·节南山》:“式讹尔心,以蓄万邦。”
郑玄笺:“讹,化。”
陈奂传疏:“讹,当作吪。”
宋曾巩《曾氏女墓志铭》:“孰讹尔质,而伐其成,尚千万年,尔室之宁。”
《通志·选举二》:“岁月迁讹,斯风渐笃。”
元戴良《求诸己斋箴》:“古人已远,此学罔传,我作铭诗,式讹是观。”
10.通“吪”。行动;移动。
《诗·小雅·无羊》:“或降于阿,或饮于池,或寝或讹。”
毛传:“讹,动也。”
王先谦集疏:“《玉篇·口部》引《诗》:‘或寝或吪,吪,动也。’是正字当作‘吪’。”
唐杜甫《日暮》诗:“日暮风亦起,城头乌尾讹。”
清杨潮观《黄石婆授计逃关》:“有恨难摹,不隄防处女深闺坐,尚寐无讹。”
阅读:172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