砰
砰字的笔画:10画;
pēng
ㄆㄥ
〔《广韵》普耕切,平耕,滂。〕
1.象声词。多用以形容狂风暴雨、疾雷、流水及器物坠落、碰撞、爆裂等巨大声响。也用来形容鼓声、枪声、车马声、音乐声等。
《文选·潘岳〈西征赋〉》:“砰扬桴以振尘,繣瓦解而冰泮。”
李善注引《字书》:“砰,大声也。”
宋沉遘《奉祠西太乙宫赋》:“钟磬之音兮,砰焉而震于耳。”
张天翼《最后列车》:“砰!哗啦!房里的人跳了起来……‘报告!窗子给打下了。’”杨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一部第十三章:“他一个箭步冲了出去,屋门在他身后砰地关上了。”
2.发出大声。
唐吴武陵《遗孟简书》:“霆砰电射,天怒也,不能终朝。”
3.碰撞;撞击。
元孛术鲁翀《范坟》诗:“公力斡禹鼎,正气砰黄扉。”
明冯梦龙《山歌·乡下人》:“天皆日落黑湫湫,小船头砰子大船头。”
茅盾《清明前后》第二幕:“门响了,李维勤进来,重重将门砰上,满面怒容。”
4.打破;毁坏。
阅读:84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