砰
砰字的筆畫:10畫;
pēng
ㄆㄥ
〔《廣韻》普耕切,平耕,滂。〕
1.象聲詞。多用以形容狂風暴雨、疾雷、流水及器物墜落、碰撞、爆裂等巨大聲響。也用來形容鼓聲、槍聲、車馬聲、音樂聲等。
《文選·潘嶽〈西征賦〉》:“砰揚桴以振塵,繣瓦解而冰泮。”
李善註引《字書》:“砰,大聲也。”
宋沈遘《奉祠西太乙宮賦》:“鐘磬之音兮,砰焉而震於耳。”
張天翼《最後列車》:“砰!嘩啦!房裏的人跳了起來……‘報告!窗子給打下了。’”楊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一部第十三章:“他一個箭步沖了出去,屋門在他身後砰地關上了。”
2.發出大聲。
唐吳武陵《遺孟簡書》:“霆砰電射,天怒也,不能終朝。”
3.碰撞;撞擊。
元孛術魯翀《範墳》詩:“公力斡禹鼎,正氣砰黃扉。”
明馮夢龍《山歌·鄉下人》:“天皆日落黑湫湫,小船頭砰子大船頭。”
茅盾《清明前後》第二幕:“門響了,李維勤進來,重重將門砰上,滿面怒容。”
4.打破;毀壞。
阅读:84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