陂
陂字的笔画:7画;
I
bēi
ㄅㄟ
〔《广韵》彼为切,平支,帮。〕
“波”的被通假字。
1.堤防;堤岸。
《诗·陈风·泽陂》:“彼泽之陂,有蒲与荷。”
毛传:“陂,泽障也。”
孔颖达疏:“泽障,谓泽畔障水之岸,以陂内有此二物,故举陂畔言之,二物非生于陂上也。”
《汉书·高帝纪上》:“母媪,尝息大泽之陂,梦与神遇。”
唐姚合《游春》诗之十:“晴野花侵路,春陂水上桥。”
明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记·楚游日记》:“土人环石为陂,壅成巨潭,以灌山塍。”
2.指筑堤防。
明徐光启《漕河议》:“禹之决九川,陂九泽,互为用者也。决者洩之以为利,陂者蓄之以为用也。”
3.池塘湖泊。
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:“十顷之陂可以灌四十顷,而一顷之陂可以灌四顷,大小之衰然。”
高诱注:“畜水曰陂。”
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“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。澄之不清,扰之不浊。”
宋王安石《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》诗:“横陂受后涧,直堑输前渎。”
4.壅塞。
《国语·吴语》:“乃筑台于章华之上,阙为石郭,陂汉,以象帝舜。”
韦昭注:“陂,壅也……舜葬九疑,其山体水旋其丘,故雍汉水使旋石郭,以象之也。”
5.山坡。
《文选·古诗〈冉冉孤生竹〉》:“千里远结婚,悠悠隔山陂。”
李善注引《说文》:“陂,坂也。”
宋王安石《思王逢原》诗:“淼淼江与潭,茫茫山与陂。”
6.旁边,边际。
《国语·越语下》:“滨于东海之陂,鼋鼍鱼鳖之与处,而蛙黾之与同渚。”
韦昭注:“陂,涯也。”
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腾雨师,洒路陂。”
颜师古注:“路陂,路傍也。”
7.靠近。
《后汉书·冯衍传下》:“陂山谷而閒处兮,守寂寞而存神。”
李贤注:“陂谓傍其边侧也。”
8.沿着,顺着(河岸)。
《后汉书·西域传序》:“傍南山北,陂河西行至莎车,为南道。”
李贤注:“循河曰陂。”
II
bì
ㄅ〡ˋ
〔《广韵》彼义切,去寘,帮。〕
1.倾危。
《易·泰》:“无平不陂,无往不复。”
孔颖达疏:“路有倾危,是平路之将陂也。”
《文选·左思〈魏都赋〉》:“筑曾宫以迴匝,比冈隒而无陂。”
李善注:“陂,倾也。
《易》曰:‘无平不陂。’”隋王通《中说·立命》:“成汤放桀而天下平,殷纣承之而天下陂。”
阮逸注:“陂,险也。”
2.偏颇,邪僻不正。
《书·洪范》:“无偏无陂,遵王之义。”
孔传:“陂,不正。”
《荀子·成相》:“谗人罔极,险陂倾侧。”
宋叶适《徐公墓志铭》:“改论乐制,公对:‘宫乱则荒,其君骄;商乱则陂,其官坏。’”清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叙论四》:“学之守正而不陂者在焉。”
III
pō
ㄆㄛ
〔《集韵》逋禾切,平戈,滂。〕
见“陂陀”。
IV
pí
ㄆ〡ˊ
〔《集韵》蒲糜切,平支,并。〕
地名用字。
黄陂。
《旧唐书·地理志三》:“黄州领黄冈、木兰、麻城、黄陂四县。”
阅读:156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