陂
陂字的筆畫:7畫;
I
bēi
ㄅㄟ
〔《廣韻》彼為切,平支,幫。〕
“波”的被通假字。
1.堤防;堤岸。
《詩·陳風·澤陂》:“彼澤之陂,有蒲與荷。”
毛傳:“陂,澤障也。”
孔穎達疏:“澤障,謂澤畔障水之岸,以陂內有此二物,故舉陂畔言之,二物非生於陂上也。”
《漢書·高帝紀上》:“母媼,嘗息大澤之陂,夢與神遇。”
唐姚合《遊春》詩之十:“晴野花侵路,春陂水上橋。”
明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·楚遊日記》:“土人環石為陂,壅成巨潭,以灌山塍。”
2.指築堤防。
明徐光啟《漕河議》:“禹之決九川,陂九澤,互為用者也。決者洩之以為利,陂者蓄之以為用也。”
3.池塘湖泊。
《淮南子·說林訓》:“十頃之陂可以灌四十頃,而一頃之陂可以灌四頃,大小之衰然。”
高誘註:“畜水曰陂。”
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德行》:“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。澄之不清,擾之不濁。”
宋王安石《招約之職方並示正甫書記》詩:“橫陂受後澗,直塹輸前瀆。”
4.壅塞。
《國語·吳語》:“乃築臺於章華之上,闕為石郭,陂漢,以象帝舜。”
韋昭註:“陂,壅也……舜葬九疑,其山體水旋其丘,故雍漢水使旋石郭,以象之也。”
5.山坡。
《文選·古詩〈冉冉孤生竹〉》:“千裏遠結婚,悠悠隔山陂。”
李善註引《說文》:“陂,阪也。”
宋王安石《思王逢原》詩:“渺渺江與潭,茫茫山與陂。”
6.旁邊,邊際。
《國語·越語下》:“濱於東海之陂,黿鼉魚鱉之與處,而蛙黽之與同渚。”
韋昭註:“陂,涯也。”
《漢書·禮樂誌》:“騰雨師,灑路陂。”
顏師古註:“路陂,路傍也。”
7.靠近。
《後漢書·馮衍傳下》:“陂山谷而閒處兮,守寂寞而存神。”
李賢註:“陂謂傍其邊側也。”
8.沿著,順著(河岸)。
《後漢書·西域傳序》:“傍南山北,陂河西行至莎車,為南道。”
李賢註:“循河曰陂。”
II
bì
ㄅ〡ˋ
〔《廣韻》彼義切,去寘,幫。〕
1.傾危。
《易·泰》:“無平不陂,無往不復。”
孔穎達疏:“路有傾危,是平路之將陂也。”
《文選·左思〈魏都賦〉》:“築曾宮以迴匝,比岡隒而無陂。”
李善註:“陂,傾也。
《易》曰:‘無平不陂。’”隋王通《中說·立命》:“成湯放桀而天下平,殷紂承之而天下陂。”
阮逸註:“陂,險也。”
2.偏頗,邪僻不正。
《書·洪範》:“無偏無陂,遵王之義。”
孔傳:“陂,不正。”
《荀子·成相》:“讒人罔極,險陂傾側。”
宋葉適《徐公墓誌銘》:“改論樂制,公對:‘宮亂則荒,其君驕;商亂則陂,其官壞。’”清王夫之《讀通鑒論·敘論四》:“學之守正而不陂者在焉。”
III
pō
ㄆㄛ
〔《集韻》逋禾切,平戈,滂。〕
見“陂陀”。
IV
pí
ㄆ〡ˊ
〔《集韻》蒲糜切,平支,並。〕
地名用字。
黃陂。
《舊唐書·地理誌三》:“黃州領黃岡、木蘭、麻城、黃陂四縣。”
阅读:156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