腾踏
(腾踏,腾踏)
亦作“腾蹋”。
1.提起脚踏或踢。
唐顾况《险竿歌》:“翻身挂影恣腾蹋,反绾头髻盘旋风。”
《资治通鉴·唐则天后神功元年》:“丁卯,昭德、俊臣同弃市……仇家争噉俊臣之肉,斯须而尽,抉眼剥面,披腹出心,腾蹋成泥。”特指舞蹈的踢腿踏脚。
唐司空图《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》诗之五:“熨帖新巾来与裹,犹看腾踏少年场。”
明陈继儒《珍珠船》卷四:“舞有骨尘舞、胡旋舞,俱于小圆毬子上纵横腾踏,两足不离毬上。”
2.指高抬腿行进;奔腾。
唐王建《水夫谣》:“夜寒衣溼披短蓑,臆穿足裂忍痛何,到明辛苦无处说,齐声腾踏牵船出。”
唐韩愈《送区弘南归》诗:“王都观阙双巍巍,腾蹋众骏事鞍鞿,佩服上色紫与绯,独子之节可嗟唏。”
宋苏辙《王诜都尉宝绘堂词》诗:“腾踏騕褭联驌驦,喷振风雨驰平冈。”
3.飞腾。
宋苏舜钦《顶破二山诗》:“此邑有顶山,下潜子母虯。其子去为雨,以救乡人忧……岁来省其母,风雹六月秋,烟云腾蹋去,不复经月留。”
4.喻宦途得意。
宋叶适《赠岩电隐士》诗:“从来锺鼎无山林,老去岂复少年心,若言部位许亏阙,已早腾踏非埋沉。”
阅读:133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