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闻
(发闻,发闻)
1.传播;显扬。
《书·吕刑》:“上帝监民,罔有馨香,德刑发闻惟腥。”
孔颖达疏:“苗民自谓是德刑者,发闻于外,惟乃皆是腥臭。”
汉王符《潜夫论·潜叹》:“虞舜之大圣也,德音发闻。”
《后汉书·寇恂传》:“内得人心,外破苏茂,威震邻敌,功名发闻,此谗人侧目怨祸之时也。”
宋曾巩《寿昌县太君许氏墓志铭》:“女子之善,既非世教所奖成,其事实亦罕发闻于后。”
清朱仕琇《松溪令潘公去思碑》:“他日去柄大政于朝,勳劳天下。究其治迹发闻之处,自松溪始。”
2.犹闻名,传扬名声。
《国语·齐语》:“于子之乡,有居处好学、慈孝于父母、聪慧质仁、发闻于乡里者,有则以告。”
唐韩愈《省试学生代斋郎议》:“﹝学生﹞以所进业发闻于乡闾,称道于朋友。”
宋王安石《直讲刘仲章可大理寺丞》:“尔以通经发闻于世,允蹈所学,尚何训哉!”清吴敏树《湖北按察使贵阳唐子方先生哀辞》:“公往以名举人,为县令湖北,以才能发闻,洊陟藩翰。”
3.发声使人听到。
汉王符《潜夫论·卜列》:“孟贲狎勐虎而不惶,婴人畏蝼蚁而发闻。”
阅读:116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