鐃
简体铙字的笔画:11画;繁體鐃字筆畫:20畫。
(铙,铙)
I
náo
ㄋㄠˊ
〔《广韵》女交切,平肴,娘。〕
1.古代军中用以止鼓退军的乐器。青铜製,体短而阔,有中空的短柄,插入木柄后可执,原无舌,以槌击之而鸣。三个或五个一组,大小相次,盛行于商代。
《周礼·地官·鼓人》:“以金铙止鼓。”
郑玄注:“铙,如铃,无舌,有秉,执而鸣之,以止击鼓。”
贾公彦疏:“进军之时击鼓,退军之时鸣铙。”又《夏官·大司马》:“鸣铙且却,及表乃止。”
郑玄注:“铙所以止鼓,军退,卒长鸣铙以和众鼓人,为止之也。”
《宣和博古图》有汉舞铙,其形上圆下方,下作疏棂,中含铜丸谓之舌,鼓动有声,为乐舞时所用。
2.一种打击乐器。形製与钹相似,唯中间隆起部分较小,其径约当全径的五分之一。以两片为一副,相击发声。大小相当的铙与钹,铙所发的音低于钹而馀音较长。
清梁章钜《归田琐记·请铸大钱》:“又如大小钲铙,与鼓相配而鸣者,为岁首戏乐之具。从前惟富户乃有之,近则中小户亦多有之。”
3.通“硗”。恶,坏。
《后汉书·五行志一》:“桓帝之末,京都童谣曰:‘茅田一顷中有井,四方纤纤不可整,嚼复嚼,今年尚可后年铙。’……‘后年铙’者,陈窦被诛,天下大瑰。”又《窦武传》“武绍走……枭首洛阳都亭”李贤注引《续汉志》作“硗”。注:“硗犹恶也。”
II
nào
ㄋㄠˋ
〔《集韵》女教切,去效,娘。〕
同“挠”。
扰乱。
《庄子·天道》:“万物无足以铙心者,故静也。”
王先谦集解:“铙,挠借字。”
阅读:108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