幌
幌字的笔画:13画;
hu·ng
ㄏㄨㄤˇ
〔《广韵》胡广切,上荡,匣。〕
1.帘幔。多以丝帛或布做成。
《文选·张协〈七命〉》:“重殿迭起,交绮对幌。”
李善注引《文字集略》曰:“幌,以帛明窗也。”按,《晋书·张协传》作“榥”。
唐杜甫《月夜》诗:“何时倚虚幌,双照泪痕乾。”
宋苏辙《葺东斋》诗:“图书易新幌,几杖移故处。”
《花月痕》第四五回:“沉沉绮阁幌双垂,频卜归期未有期。”
2.指酒旗。旧时酒家的标识。
唐陆龟蒙《和初冬偶作》诗:“小炉低幌还遮掩,酒滴灰香似去年。”
3.无事游荡。
明顾起元《客座赘语·诠俗》:“无事遨翔曰跄,或曰幌。”
4.挥动;摇晃。
《西游记》第三回:“猴王恼起性来,耳中掣出宝贝,幌一幌,碗来粗细;略举手,把两个勾死人打为肉酱。”
《镜花缘》第五四回:“只饮得前仰后合,身子乱幌。”
张天翼《儿女们》二:“广川伯伯眼前浮出田大瘸子的影子--一拐一拐地幌着。”
阅读:126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