毫
毫字的笔画:11画;
háo
ㄏㄠˊ
〔《广韵》胡刀切,平豪,匣。〕
1.长而锐的毛;长毛。
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“﹝三危之山﹞其上有兽焉。其状如牛,白身四角,其毫如披蓑。”
唐段成式《酉阳杂俎·忠志》:“﹝武则天﹞右手中指有黑毫,左旋如黑子,引之长尺馀。”
2.特指长眉毛。
《艺文类聚》卷七六引南朝梁刘潜《雍州金像寺无量寿佛像碑》:“毫散珠辉,唇开果色。”参见“毫眉”。
3.极纤细的毛。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。”参见“毫末”、“毫芒”。
4.指毛笔头;毛笔。
《文选·陆机〈文赋〉》:“或操觚以率尔,或含毫而邈然。”
李善注:“毫,谓笔毫也。”
宋王安石《题中书壁》诗:“夜开金钥诏辞臣,对御抽毫草帝纶。”
太平天国洪仁玕《军次实录》诗:“龙跳虎伏归毫底,鱼跃鸢飞入兴么。”
5.喻极细微;一点儿。
《宋书·律曆志下》:“元和所用,即与古历相符也。逮至景初,而终无毫忒。”
南朝梁刘勰《文心凋龙·定势》:“世之作者,或好烦文博采,深沉其旨者;或好离言辨白,分毫析釐者。”
鲁迅《朝花夕拾·阿长与〈山海经〉》:“我那时似乎倒并不怕,因为我觉得这些事和我毫不相干的。”
6.量词。长度单位。
《孙子算经》卷上:“度之所起,起于忽。欲知其忽,蚕吐丝为忽。十忽为一丝,十丝为一毫,十毫为一釐,十釐为一分,十分为一寸。”釐,一本作“氂”。
汉贾谊《新书·六术》:“数度之始,始于微细,有形之物,莫细于毫,是故立一毫以为度始。”
7.量词。重量单位。
《文献通考·乐六》:“﹝宋秤制﹞一百毫为一分,以千毫定为一钱。”
8.量词。面积单位。
明沉榜《宛署杂记·地亩》:“驸马梁邦瑞奏讨寿阳公主护坟地伍拾肆亩肆分陆厘陆毫。”
9.量词。加在某单位前,表示该单位的千分之一。参见“毫升”、“毫米”、“毫克”。
10.量词。方言。两广旧称银元角。参见“毫洋”、“毫子”。
11.秤或戥子上的提绳。
宋景德间造秤有三毫,为初毫、中毫、末毫。今秤有头毫、二毫。参阅《文献通考·乐六》。
12.姓。
汉有毫康。见《续通志·氏族六》。
阅读:194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