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毫

毫字的筆畫:11畫;

háo

ㄏㄠˊ

〔《廣韻》胡刀切,平豪,匣。〕

1.長而銳的毛;長毛。

《山海經·西山經》:“﹝三危之山﹞其上有獸焉。其狀如牛,白身四角,其毫如披蓑。”

唐段成式《酉陽雜俎·忠誌》:“﹝武則天﹞右手中指有黑毫,左旋如黑子,引之長尺餘。”

2.特指長眉毛。

《藝文類聚》卷七六引南朝梁劉潛《雍州金像寺無量壽佛像碑》:“毫散珠輝,唇開果色。”參見“毫眉”。

3.極纖細的毛。
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見輿薪。”參見“毫末”、“毫芒”。

4.指毛筆頭;毛筆。

《文選·陸機〈文賦〉》:“或操觚以率爾,或含毫而邈然。”

李善註:“毫,謂筆毫也。”

宋王安石《題中書壁》詩:“夜開金鑰詔辭臣,對禦抽毫草帝綸。”

太平天國洪仁玕《軍次實錄》詩:“龍跳虎伏歸毫底,魚躍鳶飛入興麽。”

5.喻極細微;一點兒。

《宋書·律曆誌下》:“元和所用,即與古歷相符也。逮至景初,而終無毫忒。”
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定勢》:“世之作者,或好煩文博采,深沈其旨者;或好離言辨白,分毫析釐者。”

魯迅《朝花夕拾·阿長與〈山海經〉》:“我那時似乎倒並不怕,因為我覺得這些事和我毫不相幹的。”

6.量詞。長度單位。

《孫子算經》卷上:“度之所起,起於忽。欲知其忽,蠶吐絲為忽。十忽為一絲,十絲為一毫,十毫為一釐,十釐為一分,十分為一寸。”釐,一本作“氂”。

漢賈誼《新書·六術》:“數度之始,始於微細,有形之物,莫細於毫,是故立一毫以為度始。”

7.量詞。重量單位。

《文獻通考·樂六》:“﹝宋秤制﹞一百毫為一分,以千毫定為一錢。”

8.量詞。面積單位。

明沈榜《宛署雜記·地畝》:“駙馬梁邦瑞奏討壽陽公主護墳地伍拾肆畝肆分陸厘陸毫。”

9.量詞。加在某單位前,表示該單位的千分之一。參見“毫升”、“毫米”、“毫克”。

10.量詞。方言。兩廣舊稱銀元角。參見“毫洋”、“毫子”。

11.秤或戥子上的提繩。

宋景德間造秤有三毫,為初毫、中毫、末毫。今秤有頭毫、二毫。參閱《文獻通考·樂六》。

12.姓。

漢有毫康。見《續通誌·氏族六》。

阅读:1950

●毫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