嫌
嫌字的笔画:13画;
xián
ㄒ〡ㄢˊ
〔《广韵》户兼切,平添,匣。〕
1.嫌疑。
《礼记·坊记》:“夫礼,坊民所淫,章民之别,使民无嫌,以为民纪者也。”
郑玄注:“嫌,嫌疑也。”
南朝梁沉约《恩倖传论》:“外无逼主之嫌,内有专用之功。”
巴金《家》三十:“姑母虽然同情他,但是姑母不能够,而且也不打算给他帮忙,同时为了避嫌起见,姑母还劝他不要常常来看琴。”
2.猜疑;怀疑。
汉赵晔《吴越春秋·王僚使公子光传》:“渔父曰:‘吾见子有饥色,为子取饷,子何嫌哉?’子胥曰:‘性命属天,今属丈人,岂敢有嫌哉?’”
《汉书·杜邺传》:“则黎庶群生无不说喜,上帝百神收还威怒,祯祥福禄何嫌不报!”颜师古注:“嫌,疑也。”
3.避忌。
《公羊传·隐公七年》:“《春秋》贵贱不嫌同号,美恶不嫌同辞。”
唐封演《封氏闻见记·定谥》:“昔周公,文王之子,諡曰‘文公’,苟有令德,不嫌同諡。”
4.妨碍。
北魏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养羊》:“积茭着栅中,高一丈亦无嫌,任羊绕栅抽食,竟日通夜,口常不住。”
明宋濂《答章秀才论诗书》:“奈何溺于久习,终不能改其旧,甚至以律法相高,益有四声八病之嫌矣。”
5.厌恶;埋怨;不满。
《荀子·正名》:“其累百年之欲,易一时之嫌。”
杨倞注:“嫌,恶也。”
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捷悟》:“王正嫌门大也。”
宋王安石《赠蔡肇秘校》诗:“身着青衫骑恶马,日驰三百尚嫌迟。”
《二刻拍桉惊奇》卷三八:“我那知这事,却来嫌我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八四回:“凤姐见了他母子便嫌。”
6.怨尤,仇隙。
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太傅已构嫌孝伯,不欲使其得谢。”
《旧唐书·裴度传》:“臣素知佞倖亦无雠嫌。”
《新唐书·尉迟敬德传》:“丈夫以气相许,小嫌不足置胸中。”
老舍《赵子曰》第二十:“于是把前嫌尽弃,说说笑笑的一点不露痕迹。”
7.相近,接近。
《荀子·礼论》:“一朝而丧其严亲,而所以送葬之者不哀不敬,则嫌于禽兽矣,君子耻之。”
《吕氏春秋·贵直》:“出若言非平论也,将以救败也,固嫌于危。”
高诱注:“嫌,犹近也。”
阅读:177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