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嫌

嫌字的筆畫:13畫;

xián

ㄒ〡ㄢˊ

〔《廣韻》戶兼切,平添,匣。〕

1.嫌疑。

《禮記·坊記》:“夫禮,坊民所淫,章民之別,使民無嫌,以為民紀者也。”

鄭玄註:“嫌,嫌疑也。”

南朝梁沈約《恩倖傳論》:“外無逼主之嫌,內有專用之功。”

巴金《家》三十:“姑母雖然同情他,但是姑母不能夠,而且也不打算給他幫忙,同時為了避嫌起見,姑母還勸他不要常常來看琴。”

2.猜疑;懷疑。

漢趙曄《吳越春秋·王僚使公子光傳》:“漁父曰:‘吾見子有饑色,為子取餉,子何嫌哉?’子胥曰:‘性命屬天,今屬丈人,豈敢有嫌哉?’”

《漢書·杜鄴傳》:“則黎庶群生無不說喜,上帝百神收還威怒,禎祥福祿何嫌不報!”顏師古註:“嫌,疑也。”

3.避忌。

《公羊傳·隱公七年》:“《春秋》貴賤不嫌同號,美惡不嫌同辭。”

唐封演《封氏聞見記·定謚》:“昔周公,文王之子,諡曰‘文公’,茍有令德,不嫌同諡。”

4.妨礙。

北魏賈思勰《齊民要術·養羊》:“積茭著柵中,高一丈亦無嫌,任羊繞柵抽食,竟日通夜,口常不住。”

明宋濂《答章秀才論詩書》:“奈何溺於久習,終不能改其舊,甚至以律法相高,益有四聲八病之嫌矣。”

5.厭惡;埋怨;不滿。

《荀子·正名》:“其累百年之欲,易一時之嫌。”

楊倞註:“嫌,惡也。”

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捷悟》:“王正嫌門大也。”

宋王安石《贈蔡肇秘校》詩:“身著青衫騎惡馬,日馳三百尚嫌遲。”

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三八:“我那知這事,卻來嫌我。”

《紅樓夢》第八四回:“鳳姐見了他母子便嫌。”

6.怨尤,仇隙。

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:“太傅已構嫌孝伯,不欲使其得謝。”

《舊唐書·裴度傳》:“臣素知佞倖亦無讎嫌。”

《新唐書·尉遲敬德傳》:“丈夫以氣相許,小嫌不足置胸中。”

老舍《趙子曰》第二十:“於是把前嫌盡棄,說說笑笑的一點不露痕跡。”

7.相近,接近。

《荀子·禮論》:“一朝而喪其嚴親,而所以送葬之者不哀不敬,則嫌於禽獸矣,君子恥之。”

《呂氏春秋·貴直》:“出若言非平論也,將以救敗也,固嫌於危。”

高誘註:“嫌,猶近也。”

阅读:1782

●嫌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