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汉字/字典 > 蕃

蕃字的笔画:15画;

I

fán

ㄈㄢˊ

〔《广韵》附袁切,平元,奉。〕

1.生息;繁殖。

《易·坤》:“天地变化,草木蕃。”

孔颖达疏:“谓二气交通,生养万物,故草木蕃滋。”

《国语·鲁语上》:“且夫山不槎櫱,泽不伐夭……蕃庶物也。”

韦昭注:“蕃,息也。”

《南史·孔琳之传》:“降死之生,诚为轻法,可以全其性命,蕃其产育。”

宋陆游《溪上杂言》诗:“树桑酿酒蕃鸡豚,是中端有王业存。”

清谭嗣同《仁学》二三:“为今之策上焉者,奖工艺,惠商贾,蕃货物,而尤扼重于开矿。”

2.茂盛;兴旺。

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男女同姓,其生不蕃。”

杨伯峻注:“蕃,子孙昌盛之意。”

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五穀蕃熟,穰穰满家。”

汉张衡《南都赋》:“固灵根于夏叶,终三代而始蕃。”

唐韩愈《薛公墓志铭》:“襄城有子二人皆贵,其后皆蕃以大。”

3.众多。

《易·晋》:“康侯用锡马蕃庶,昼日三接。”

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《郑书》有之:‘恶直丑正,实蕃有徒。’”杨伯峻注:“蕃,多也。”

汉贾谊《谏铸钱疏》:“今农事弃捐,而采铜者日蕃。”

宋周敦颐《爱莲说》:“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”

4.通“皤”。白色。

《礼记·明堂位》:“周人黄马蕃鬣。”

王引之《经义述闻·礼记中》:“蕃盖白色也,读若老人髮白曰皤。”

前蜀薛昭薀《相见欢》词:“罗襦绣袂香红,画堂中。细草平沙蕃马、小屏风。”

5.通“薠”。草名。

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“《西次四经》之首曰阴山,上多穀无石,其草多茆、蕃。”

郭璞注:“蕃,青蕃,似莎而大。”

清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乾部》:“蕃,假借为薠。”

II

fān

ㄈㄢ

〔《广韵》甫烦切,平元,非。〕

1.通“藩”。篱落;屏障。

《诗·大雅·崧高》:“四国于蕃,四方于宣。”

郑玄笺:“四国有难则往扞御之,为之蕃屏。”

《国语·晋语八》:“是行也,以蕃为军。”蕃,一本作“藩”。

韦昭注:“蕃,篱落也。”

2.通“藩”。藩屏;捍卫。

《书·微子之命》:“率由典常,以蕃王室。”

孔传:“循用旧典,无失其常,以蕃屏周室。”

晋葛洪《抱朴子·逸民》:“干木不荷戈戍境,筑垒疆埸,而有蕃魏之功。”

南朝宋鲍照《还都口号》:“分壤蕃帝华,列正蔼皇宫。”

3.通“藩”。封建王朝分封的侯国。

晋左思《魏都赋》:“搦秦起赵,威振八蕃。”

南朝梁任昉《〈王文宪集〉序》:“初,宋明帝居蕃,与公母武康公主素不协,及即位,有诏废毁旧茔。”

4.通“藩”。颊侧。

《灵枢经·五色》:“蕃者,颊侧也。”

张志聪注:“蕃蔽在外。”

5.通“番”。

周代谓九州之外的夷服、镇服、蕃服。后用以泛指域外或外族。

《周礼·秋官·大行人》:“九州之外,谓之蕃国。”

唐韩愈《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》:“世掌诸蕃互市,恩信着明,夷人慕之。”

前蜀毛文锡《甘州遍》词之二:“铁衣冷,血沾蹄,破蕃奚。”

6.通“番”。轮流更替。参见“蕃匠”。

7.通“轓”。车耳两旁反出如耳的部分,用来遮蔽尘土。

汉扬雄《太玄·积》:“君子积善,至于蕃也。”

范望注:“蕃,车耳也。车服有章,以显贤也。”

III

ㄆ〡ˊ

〔《集韵》蒲糜切,平支,并。〕

姓。

汉有蕃嚮。见《后汉书·党锢传》。

IV

ㄅㄛ

1.见“蕃荷”。

2.见“吐蕃”。

阅读:1545

●〖汉字〗蕃(拼音版)

●〖汉字〗蕃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汉字:蕄

⇛后一个汉字:蕁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