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蕃

蕃字的筆畫:15畫;

I

fán

ㄈㄢˊ

〔《廣韻》附袁切,平元,奉。〕

1.生息;繁殖。

《易·坤》:“天地變化,草木蕃。”

孔穎達疏:“謂二氣交通,生養萬物,故草木蕃滋。”

《國語·魯語上》:“且夫山不槎櫱,澤不伐夭……蕃庶物也。”

韋昭註:“蕃,息也。”

《南史·孔琳之傳》:“降死之生,誠為輕法,可以全其性命,蕃其產育。”

宋陸遊《溪上雜言》詩:“樹桑釀酒蕃雞豚,是中端有王業存。”

清譚嗣同《仁學》二三:“為今之策上焉者,獎工藝,惠商賈,蕃貨物,而尤扼重於開礦。”

2.茂盛;興旺。

《左傳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男女同姓,其生不蕃。”

楊伯峻註:“蕃,子孫昌盛之意。”

《史記·滑稽列傳》:“五穀蕃熟,穰穰滿家。”

漢張衡《南都賦》:“固靈根於夏葉,終三代而始蕃。”

唐韓愈《薛公墓誌銘》:“襄城有子二人皆貴,其後皆蕃以大。”

3.眾多。

《易·晉》:“康侯用錫馬蕃庶,晝日三接。”

《左傳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《鄭書》有之:‘惡直醜正,實蕃有徒。’”楊伯峻註:“蕃,多也。”

漢賈誼《諫鑄錢疏》:“今農事棄捐,而采銅者日蕃。”

宋周敦頤《愛蓮說》:“水陸草木之花,可愛者甚蕃。”

4.通“皤”。白色。

《禮記·明堂位》:“周人黃馬蕃鬣。”

王引之《經義述聞·禮記中》:“蕃蓋白色也,讀若老人髮白曰皤。”

前蜀薛昭薀《相見歡》詞:“羅襦繡袂香紅,畫堂中。細草平沙蕃馬、小屏風。”

5.通“薠”。草名。

《山海經·西山經》:“《西次四經》之首曰陰山,上多穀無石,其草多茆、蕃。”

郭璞註:“蕃,青蕃,似莎而大。”

清朱駿聲《說文通訓定聲·乾部》:“蕃,假借為薠。”

II

fān

ㄈㄢ

〔《廣韻》甫煩切,平元,非。〕

1.通“藩”。籬落;屏障。

《詩·大雅·崧高》:“四國於蕃,四方於宣。”

鄭玄箋:“四國有難則往扞禦之,為之蕃屏。”

《國語·晉語八》:“是行也,以蕃為軍。”蕃,一本作“藩”。

韋昭註:“蕃,籬落也。”

2.通“藩”。藩屏;捍衛。

《書·微子之命》:“率由典常,以蕃王室。”

孔傳:“循用舊典,無失其常,以蕃屏周室。”

晉葛洪《抱樸子·逸民》:“幹木不荷戈戍境,築壘疆埸,而有蕃魏之功。”

南朝宋鮑照《還都口號》:“分壤蕃帝華,列正藹皇宮。”

3.通“藩”。封建王朝分封的侯國。

晉左思《魏都賦》:“搦秦起趙,威振八蕃。”

南朝梁任昉《〈王文憲集〉序》:“初,宋明帝居蕃,與公母武康公主素不協,及即位,有詔廢毀舊塋。”

4.通“藩”。頰側。

《靈樞經·五色》:“蕃者,頰側也。”

張誌聰註:“蕃蔽在外。”

5.通“番”。

周代謂九州之外的夷服、鎮服、蕃服。後用以泛指域外或外族。

《周禮·秋官·大行人》:“九州之外,謂之蕃國。”

唐韓愈《清邊郡王楊燕奇碑文》:“世掌諸蕃互市,恩信著明,夷人慕之。”

前蜀毛文錫《甘州遍》詞之二:“鐵衣冷,血沾蹄,破蕃奚。”

6.通“番”。輪流更替。參見“蕃匠”。

7.通“轓”。車耳兩旁反出如耳的部分,用來遮蔽塵土。

漢揚雄《太玄·積》:“君子積善,至於蕃也。”

範望註:“蕃,車耳也。車服有章,以顯賢也。”

III

ㄆ〡ˊ

〔《集韻》蒲糜切,平支,並。〕

姓。

漢有蕃嚮。見《後漢書·黨錮傳》。

IV

ㄅㄛ

1.見“蕃荷”。

2.見“吐蕃”。

阅读:1547

●蕃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