稟
简体禀字的笔画:13画;繁體稟字筆畫:13畫。
(禀,禀)
I
b·ng
ㄅ〡ㄥˇ
〔《广韵》笔锦切,上寝,帮。〕
1.赐人以穀。
《汉书·文帝纪》:“今闻吏禀当受鬻者,或以陈粟,岂称养老之意哉!”
《魏书·崔浩传》:“太宗从之,于是分民诣山东三州食,出仓穀以禀之。”
《新唐书·德宗纪》:“赐立功士卒帛,禀死事家三岁。”
2.赋予;给与。
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人函天地阴阳之气,有喜怒哀乐之情,天禀其性而不能节也,圣人能为之节,而不能绝也。”
颜师古注:“禀,谓给授也。”
南朝梁沉约《郊居赋》:“授冥符于井翼,实灵命之所禀。”
3.领受;承受。
《后汉书·郑玄传论》:“而守文之徒,滞固所禀,异端纷纭,互相诡激。”
《新唐书·萧瑀传》:“人禀天地而生而谓之命,至吉凶祸福则繫诸人。”
宋陈亮《酌古论·李愬》:“生杀予夺,皆禀其令。”
《西游记》第九回:“人生于天地之间,禀阴阳而资五行。”参见“禀令”。
4.遵循;奉行。
晋左思《魏都赋》:“思禀正朔,乐率贡职。”
明张居正《圣孝记》:“群臣禀圣谟,受成画,奉而行之。”
清黄宗羲《高古处府君墓表》:“大言小言,皆禀尺度。”
5.对上报告。
《后汉书·皇后纪上·明德马皇后》:“后时年十岁,干理家事,敕制僮御,内外谘禀,事同成人。”
《古今小说·裴晋公义还原配》:“私下嘱咐从人道:‘开船两日后,方可禀知主人。’”清黄轩祖《游梁琐记》:“令得报,飞禀申辩。”
张天翼《春风》:“禀老师:‘江日新的髒衣裳揩到我身上,髒死了!’”
II
l·n
ㄌ〡ㄣˇ
〔《集韵》力锦切,上寝,来。〕
同“廪”。
1.穀仓。
《管子·轻重甲》:“请使州有一禀,里有积五窌。”
郭沫若等集校引王引之曰:“禀,古廪字也。廪与窌皆所以藏穀。”
2.粮食。
《后汉书·刘虞传》:“而牢禀逋悬,皆畔还本国。”
李贤注:“禀,食也。言军粮不续也。”
《魏书·食货志》:“又赈迁民禀各四十日。”
3.古代官名。掌米仓,即《周礼》中的廪人。
《晏子春秋·谏上五》:“命禀巡氓,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,使有终月之委,绝本之家,使有期年之食。”
吴则虞集释引俞樾曰:“禀乃官名,即《周官》禀人也,禀、廪,古字通耳。使之巡行氓间,有乏食者则周给之,正廪人之事。”
4.敬。
《方言》第六:“禀、浚,敬也。
秦晋之间曰禀,齐曰浚,吴楚之间自敬曰禀。”参见“禀仰”。
阅读:92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