粵
简体粤字的笔画:12画;繁體粵字筆畫:13畫。
(粤,粤)
yuè
ㄩㄝˋ
1.助词。用于句首。表示审慎的语气。
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我南望三涂,北望岳鄙,顾詹有河,粤詹雒伊,毋远天室。”
张守节正义:“粤者,审慎之辞也。”
《汉书·翟义传》:“粤其闻日,宗室之俊有四百人,民献仪九万夫,予敬以终于此谋继嗣图功。”
颜师古注:“粤,发语辞也。”
北周庾信《哀江南赋》序:“粤以戊辰之年,建亥之月,大盗移国,金陵瓦解。”
宋苏轼《赐宰相吕公着上第一表乞致仕不允批答》:“古者世臣,譬之乔木,粤自拱把,至于栋梁。”
清钱大昕《十驾斋养新录·永乐大典》:“粤以伏羲氏始画八卦,通神明之德,类万物之情。”
2.助词。用于句中,作用近于介词“于”。
《汉书·叙传上》:“尚粤其几,沦神域兮。”
颜师古注引应劭曰:“粤,于也。”
《晋书·谢尚谢安传论》:“石奴以褊浊兴累,虽粤微纇,犹称名实。”
南朝宋颜延之《赭白马赋》:“武义粤其肃陈,文教迄已优洽。”
3.厚。参见“粤宛”。
4.古民族名。居于江、浙、闽、粤一带,总称百粤。
《汉书·高帝纪下》:“粤人之俗,好相攻击,前时秦徙中县之民南方三郡,使与百粤杂处。”
5.地名。古称百粤人所居地区。
汉贾谊《过秦论上》:“南取百粤之地,以为桂林、象郡;百粤之君,俯首係颈,委命下吏。”
6.地名。
广东、广西古为百粤之地,故合称两粤。
康有为《上粤督李鸿章书》之二:“而两粤富腴之地,繁殖之民,卒械既多,海陆并达。”
7.地名。
广东省的别称。
康有为《条陈商务摺》:“即以粤之龙眼,闽之荔枝……岁销皆百十万。”
阅读:136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