哽
哽字的笔画:10画;
I
gěng
ㄍㄥˇ
〔《广韵》古杏切,上梗,见。〕
1.噎。食物堵塞喉咙,难以下咽。
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下》:“女欲寡人之哽邪?奚为以髮绕炙。”
晋葛洪《抱朴子·任能》:“口不容而强吞之者必哽。”
唐段成式《酉阳杂俎·诺皋记下》:“﹝刘录事﹞初食鱠数迭,忽似哽,咯出一骨珠子,大如黑豆。”
2.堵塞;阻碍。
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凡道不欲壅,壅则哽。”
陆德明释文:“哽,塞也。”
元萨都剌《游虎丘山》诗:“何如有同游,俯仰无少哽。”
郭小川《他们下山开会去了》诗:“忽有一口闷气,哽住胸腔。”
3.哽咽;语塞。
《南史·宋晋熙王昶传》:“因把姬手南望恸哭,左右莫不哀哽。”
明田汝成《西湖游览志馀·版荡凄凉》:“鼓琴叙别,不数声,哀音哽乱,泪下如雨。”
清魏源《北上杂诗》之五:“借问酿寇由,色哽不敢唏。”
II
n·g
ㄤˋ
ń
ㄋˊ
1.叹词。表示应诺或疑问、不满等。
元无名氏《翫江亭》第二摺:“哽,你先行,随后便来也。”
吕宕叶元《鸦片战争》:“可是,几十年来,鸦片之所以流毒内地,屡禁不绝,为什么?哽!”
2.象声词。
张天翼《儿女们》:“鼻孔里响出了一种声音,‘哽!’过了不一会又是--‘哽,哽!’”参见“哽哽”。
阅读:135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