锤
简体锤字的笔画:13画;繁體錘字筆畫:16畫。
(参见锤,鎚)
简体锤字的笔画:13画;繁體錘字筆畫:16畫。
(锤,锤)
chuí
ㄔㄨㄟˊ
〔《广韵》直垂切,平支,澄。〕
〔《广韵》驰伪切,去真,澄。〕
亦作“鎚”。
1.重量单位。其重若干,说法不一。
睡虎地秦墓竹简《秦律·司空》:“一脂、攻间车一两(辆),用胶一两、脂二锤。”整理小组注:“锤,重量单位,相当八铢,即三分之一两。见《说文》及《淮南子·说山》注。”
《淮南子·诠言训》:“虽割国之锱锤以事人。”
高诱注:“六两曰锱,倍锱曰锤。”
《一切经音义》卷七五引汉应劭《风俗通》:“铢六则锤。”
2.亦作“鎚”。秤砣。
《周礼·考工记·玉人》:“驵琮五寸,宗后以为权。”
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:“以为称锤,以起量。”
唐寒山《诗》之一三五:“秤鎚落东海,到底始知休。”
元无名氏《东南纪闻》卷三:“一日,至县下十里外曰牢桥小鹾铺中,见铺家用一称锤,如冶铁,如土硃石。”
3.亦作“鎚”。锤子;榔头。
汉王充《论衡·辨祟》:“夫使食口十人居一宅之中,不动钁锤,不更居处,祠犯嫁娶,皆择吉日,从春至冬,不犯忌讳,则夫十人比至百年,能不死乎?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仙药》:“以铁鎚锻其头数千下乃死。”
宋苏轼《答吕梁仲屯田》诗:“付君万指伐顽石,千鎚雷动苍山根。”
《花城》1981年第3期:“她和工人们一块抡起大锤锻打炉口、炉条和道钉。”
4.亦作“鎚”。古兵器之一,顶端有金属球形重物,用以打击。
唐骆宾王《咏怀》:“宝剑思存楚,金鎚许报韩。”
《元史·奸臣传·阿合马》:“有益都千户王着者,素志疾恶,因人心愤怨,密铸大铜鎚,自誓愿击阿合马首。”
5.亦作“鎚”。锻打;敲击。
《宋书·朱超石传》:“乃断鎙长三四尺,以鎚鎚之。”
宋刘过《湖学别苏召叟》诗:“委身入鑪锤,顾此金百鍊。”
明于谦《石灰吟》:“千锤万击出深山,烈火焚烧若等閒。”
丁玲《母亲》一:“锤死你不值,可不要连累我。”
6.锤形物。
《艺文类聚》卷四四引晋王廙《笙赋》:“弱舌纸薄,铅锤内藏。”
唐陆龟蒙《顷自桐江得一钓车以袭美乐烟波之思因出以为玩俄辱三篇复抒酬答》诗之一:“曾招渔侣下清浔,独茧初随一锤深。”
鲁迅《故事新编·奔月》:“你得赔我两柄锄头,三个纺锤。”
7.通“垂”。下垂;挂。
《邓析子·无厚》:“不治其本而务其末,譬如拯溺锤之以石,救火投之以薪。”
8.通“垂”。半。
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晋国之辞仕託者,国之锤。”
陈奇猷集释:“疑古本止作‘垂’……国之垂,犹邑之半,垂亦半也。”
阅读:131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