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汉字/字典 > 龍

简体龙字的笔画:5画;繁體龍字筆畫:16畫。

(龙,龍)

I

 lóng

 ㄌㄨㄥˊ

〔《广韵》力锺切,平锺,来。〕

“龒”的今字。

 1.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。身长,形如蛇,有鳞爪,能兴云降雨,为水族之长。

《易·乾》:“云从龙,风从虎,圣人作而万物睹。”

 唐韩愈《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》:“水龙鼍龟鱼与鼋,鸦鸱凋鹰雉鹄鶤。”

 元王举之《折桂令·三茅山行》曲:“飞膏雨龙归洞口,弄晴云鹤舞山头。”

 毛泽东《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》诗:“虎踞龙盘今胜昔,天翻地覆慨而慷。”

 2.称似龙之动物。如:鼍龙、恐龙、鱼龙、飞龙。

 3.喻指人君。

《吕氏春秋·介立》:“晋文公反国,介子推不肯受赏,自为赋诗曰:‘有龙于飞,周遍天下,五蛇从之,为之丞辅。龙反其乡,得其处所,四蛇从之,得其露雨。’”高诱注:“龙,君也,以喻文公。”

 汉王充《论衡·纪妖》:“祖龙死,谓始皇也。祖,人之本;龙,人君之象也。”

 唐杜甫《哀王孙》诗:“豺狼在邑龙在野,王孙善保千金躯。”

 仇兆鳌注:“豺狼指禄山,龙指玄宗。”

 清张煌言《祭建国公郑羽长鸿逵文》:“西江射虎,南服从龙。”

 4.喻才俊之士。

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诸葛孔明者,卧龙也。”

 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“荀使叔慈应门,慈明行酒,馀六龙下食。”

 刘孝标注引张璠《汉纪》:“淑有八子:俭、鲲、靖、焘、汪、爽、肃、敷。

 淑居西豪里,县令苑康曰,‘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’,遂署其里为高阳里。时人号曰八龙。”

 唐李白《化城寺大钟铭序》:“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,人物之标准。”

 5.饰以龙形的。如:龙勺;龙旗。

 6.借指饰以龙形之物。

 唐薛逢《观竞渡》诗:“鼓声三下红旗开,两龙跃出浮水来。”此指龙舟。

 7.称形状如龙的事物。如:水龙、火龙、一条龙。

 8.旧时堪舆家称山脉的走势为龙。

 唐刘禹锡《虎丘寺路宴》诗:“埋剑人空传,凿山龙已去。”

 明朱国桢《涌幢小品·土龙》:“顾泾阳先生之宅,前对胶山,后枕斗山,龙自西来。”

 9.指山脉。

 明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记·滇游日记十二》:“其嵴乃东南下老龙,自云州南下,分澜沧、潞江之嵴。”

 清钱谦益《徐霞客传》:“﹝霞客﹞又辨三龙大势,北龙夹河之北,南龙抱江之南,中龙中界之特短。”

 10.俗称龙捲风。为一种勐烈的旋风,中心气压很低。经过水面时,把水吸到空中,形成一条白色水柱,俗又称白龙。行经陆地时,可拔树倒屋,并将尘土吸入空中,形成黑色柱状物,俗又称为黑龙。

 唐张籍《云童行》:“云童童,白龙之尾垂江中。”

 明徐光启《农政全书》卷十一:“龙下便雨,主晴。凡见黑龙下,主无雨。纵有亦不多。白龙下,雨必多。”

 11.上古书体的一种。

 唐张怀瓘《书断》中:“然十书之外,乃有龟蛇鳞虎云龙虫鸟之书。”参见“龙书”。

 12.高大的马,骏马。

《仪礼·觐礼》:“天子乘龙,载大旆。”

 郑玄注:“马八尺以上为龙。”

 唐韩愈《元和圣德诗》:“驾龙十二,鱼鱼雅雅。”

 宋苏轼《次韵钱穆父》:“便须置酒呼同舍,看赐飞龙出帝闲。”

 13.见“龙锺”。

 14.龙泉宝剑的省称。亦泛指精良的剑。

 唐施肩吾《赠边将》诗:“玉匣锁龙鳞甲冷,金铃衬鹘羽毛寒。”

 明张佳胤《赴雁门闻虏退去呈杨中丞》诗:“胡云夜动双龙匣,汉日秋悬八阵图。”

 15.水草名。荭草。

《诗·郑风·山有扶苏》:“山有乔松,隰有游龙。”

 毛传:“龙,红草也。”

 孔颖达疏引陆玑曰:“一名马蓼,叶大而赤白色,生水泽中,高丈馀。”

 16.东方七宿(角、亢、氐、房、心、尾、箕)称苍龙,省称龙。

《左传·桓公五年》:“龙见而雩。”

 孔颖达疏:“天官东方之星,尽为苍龙之宿。”

 17.星名。指岁星,太岁。

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蛇乘龙。”

 杜预注:“龙,岁星。”

 宋周密《癸辛杂识后集·龙有三名》:“王莽《铜权铭》‘岁在大梁,龙集戊辰’者,以岁为岁星,龙为太岁也。”

 18.古代炼丹术士称水或汞为龙。

 唐李咸用《送李尊师归临川》诗:“尘外烟霞吟不尽,鼎中龙虎伏初驯。”

 宋苏轼《龙虎铅汞论》:“龙,水者也,精也,血也。”

 钱锺书《管锥编·焦氏易林·坤》:“《参同契》上篇曰:‘白虎为熬枢,汞白为流珠,青龙与之俱。’盖方士术语以水或汞为龙,而火或铅为虎。”

 19.传说中的远古官名。

《左传·昭公十七年》:“大皞氏以龙纪,故为龙师而龙名。”

 杜预注:“大皞,伏牺氏,风姓之祖也。有龙瑞,故以龙命官。”

 20.十二生肖之一。与地支辰相配。

 21.通“宠”。光宠,荣耀。

《诗·小雅·蓼萧》:“既见君子,为龙为光。”

 毛传:“龙,宠也。”

 郑玄笺:“为宠为光,言天子恩泽光耀被及己也。”

 马王堆汉墓帛书甲本《老子·道经》:“龙之为下,得之若惊,失﹝之﹞若惊,是胃(谓)龙辱若惊。”按,今本《老子》作“宠辱若惊”。

《孔子家语·弟子行》:“孔子和之以文,说之以《诗》曰:‘受小拱大拱,而为下国骏庞,荷天子之龙,不戁不悚,敷奏其勇。’”陈士珂疏证引《大戴礼记·卫将军文子》作“何天之宠”。

 22.通“垄”。山冈。参见“龙断”。

 23.通“垄”。坟墓。

《山海经·大荒西经》“颛琐死即复苏”郭璞注引《淮南子》:“后稷龙在建木西,其人死复苏,其中为鱼。”

 袁珂校注:“郭注引《淮南子·墬形篇》文,今本云:‘后稷垄在建木西,其人死复苏,其半鱼在其閒。’故郭注龙当为垄。”

 24.古地名。

 春秋鲁地。在今山东省泰安市。

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二年春,齐侯伐我北鄙,围龙。”

 杜预注:“龙,鲁邑。在泰山博县西南。”

 25.姓。

 秦末有龙且。见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。

II

 máng

 ㄇㄤˊ

〔《集韵》莫江切,平江,明。〕

 通“尨”。杂色,色斑驳。

《周礼·考工记·玉人》:“天子用全,上公用龙。”

 郑玄注引郑司农曰:“全,纯色也。龙,当为尨,尨谓杂色。”

阅读:4758

●〖汉字〗龍(拼音版)

●〖汉字〗龍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汉字:龐

⇛后一个汉字:齾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