叨
叨字的笔画:5画;
I
tāo
ㄊㄠ
〔《广韵》土刀切,平豪,透。〕
1.同“饕”。贪。
《庄子·渔父》:“好经大事,变更易常,以挂功名,谓之叨。”
《后汉书·卢植传》:“岂横叨天功以为己力乎!”南朝梁任昉《百辟劝进今上笺》:“匪叨天功,实勤濡足。”
元高文秀《渑池会》第二摺:“不说那定国谋,安邦计,倒与我箇滥叨功名弥天罪。”参见“叨懫”。
2.残忍。
《后汉书·党锢传·岑晊》:“父豫为南郡太守,以贪叨诛死。”
李贤注:“《方言》曰:‘叨,残也。’”
3.犹忝。表示承受之意。常用作谦词。
三国蜀诸葛亮《街亭之败戮马谡上疏》:“臣以弱才,叨窃非据,亲秉旄钺以厉三军,不能训章明法,临事而惧,至有街亭违命之阙。”
南朝陈徐陵《答李顒之书》:“孤子皆缘素乏,叨簉皇华。”
唐陈子昂《为副大总管苏将军谢罪表》:“臣妄以庸才,谬叨重任。”
清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崔秀才》:“叨在知己,亟当如命。”
柯灵《香雪海·水流千里归大海》:“如果我们似乎以为只是叨人家的恩惠才能留在这里,那就大错而特错了。”
4.滥;过分。参见“叨名”。
5.食。
明无名氏《精忠记·辞母》:“水宿风叨,跋涉程途,今喜到鄂州道。”
II
dāo
ㄉㄠ
话多。参见“叨叨”、“叨咕”。
阅读:163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