叨
叨字的筆畫:5畫;
I
tāo
ㄊㄠ
〔《廣韻》土刀切,平豪,透。〕
1.同“饕”。貪。
《莊子·漁父》:“好經大事,變更易常,以掛功名,謂之叨。”
《後漢書·盧植傳》:“豈橫叨天功以為己力乎!”南朝梁任昉《百辟勸進今上箋》:“匪叨天功,實勤濡足。”
元高文秀《澠池會》第二摺:“不說那定國謀,安邦計,倒與我箇濫叨功名彌天罪。”參見“叨懫”。
2.殘忍。
《後漢書·黨錮傳·岑晊》:“父豫為南郡太守,以貪叨誅死。”
李賢註:“《方言》曰:‘叨,殘也。’”
3.猶忝。表示承受之意。常用作謙詞。
三國蜀諸葛亮《街亭之敗戮馬謖上疏》:“臣以弱才,叨竊非據,親秉旄鉞以厲三軍,不能訓章明法,臨事而懼,至有街亭違命之闕。”
南朝陳徐陵《答李顒之書》:“孤子皆緣素乏,叨簉皇華。”
唐陳子昂《為副大總管蘇將軍謝罪表》:“臣妄以庸才,謬叨重任。”
清和邦額《夜譚隨錄·崔秀才》:“叨在知己,亟當如命。”
柯靈《香雪海·水流千裏歸大海》:“如果我們似乎以為隻是叨人家的恩惠才能留在這裏,那就大錯而特錯了。”
4.濫;過分。參見“叨名”。
5.食。
明無名氏《精忠記·辭母》:“水宿風叨,跋涉程途,今喜到鄂州道。”
II
dāo
ㄉㄠ
話多。參見“叨叨”、“叨咕”。
阅读:163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