升
升字的笔画:4画;
(参见昇,陞)
shēng
ㄕㄥ
〔《广韵》识蒸切,平蒸,书。〕
亦作“昇”。亦作“陞”。
1.容量单位。十合为一升,十升为一斗。公制一升分为1000毫升,合一市升。今公制与市制相同。
《汉书·律曆志上》:“合龠为合,十合为升。”
范文澜蔡美彪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一编第四章:“春秋时期的量,大约五升等于现在的一升。”
2.容量单位。量酒的单位。
《墨子·号令》:“赐酒日二升,肉二斤。”
唐元稹《刘氏馆集隐客》诗:“偶然沽市酒,不越四五升。”
宋朱翌《猗觉寮杂记》卷上:“淮以南,酒家以升计;淮以北,以角计。”
清周亮工《庚子重九日》诗:“抛书且饮酒,大酌满三升。”
3.量器。
晋陶潜《搜神后记》卷十:“忽见石窠中有二卵大如升。”
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三回:“那位孔夫子,但凡有个吃饱饭的正经主意,怎的周流列国的时候,半道儿会断了顿儿,拿着升儿不粜出升米来呢?”
4.古代布八十缕为升。
《仪礼·丧服》:“冠六升,外毕。”
郑玄注:“布八十缕为升。”
汉刘向《说苑·臣术》:“进不事上,以为忠;退不克下,以为廉;八升之布,一豆之食足矣。”
《朱子语类》卷八五:“古者,布帛精粗皆有升数,所以说布帛精粗不中度不鬻市。”
元俞琰《席上腐谈》:“一升八十缕,十五升千二百缕,盖细布也。”
5.上升,升起。
《诗·小雅·天保》:“如月之恒,如日之升。”
《再生缘》第九回:“一宵无事天光晓,红日高升照寨门。”
巴金《寒夜》六:“‘吃饱啦?’她压住刚刚升上来的怒气,温和地问道。”
6.登,登上。
《易·同人》:“伏戎于莽,升其高陵,三岁不兴。”
《论语·八佾》:“揖让而升,下而饮。”
《北史·彭城王勰传》:“帝升金墉城,顾见堂后桐竹。”
明方孝孺《成化》:“恶犬升灶而食糜,必严禁而预防之。”
7.向上举荐。
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命乡论秀士,升之司徒曰选士。”
汉刘向《列女传·齐相御妻》:“晏子贤其能纳善自改,升诸景公以为大夫。”
8.升迁,职位提高。
老舍《四世同堂》四四:“东阳自从升了官,架子一天比一天大。”
9.提高税额。
元《曲阜文庙免差役赋税碑》之二:“亚圣兖国公颜氏子孙颜宽等捌家税石,已经呈准省部免了升。”
10.古祭祀时将烧熟的祭牲放入鼎中。
《仪礼·士冠礼》:“若杀,则特豚载合升,离肺实于鼎,设扃鼏。”
郑玄注:“煮于镬曰烹,在鼎曰升,在俎曰载。”
《仪礼·少牢馈食礼》:“司马升羊右胖,髀不升。”
郑玄注:“升,犹上也。”
11.穀物登场。
《穀梁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五穀不升为大饥。”
《论语·阳货》:“旧穀既没,新穀既升。”
汉班固《白虎通·谏诤》:“《礼》曰:一穀不升,不备鹑鷃;二穀不升,不备凫雁。”
清方授《牵儿衣》诗:“只恐新穀未升斗米完,无儿可卖又卖妇。”
12.点燃;生火。
元王祯《农书》卷二十:“诘旦升香,割鸡设醴,以祷先蚕。”
《老残游记》第七回:“起来喊店家秤了五斤木炭,升了一个大火盆。”
严文井《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·散文特写序言》:“我们最可爱的人在朝鲜坑道里升着了木炭。”
13.指提炼。
李劼人《天魔舞》第十四章:“第二代是老公公,当外科医生时,不知道要升一种什么丹药,一连三次都没升好。他若有所悟,连忙跪在药王菩萨跟前,许了愿心,不吃牛肉,那丹药才升好了。”
14.古代祭山时,把祭品放在山上叫“升”。
《仪礼·觐礼》:“祭天燔柴,祭山丘陵升,祭川沉。”
15.《易》卦名。卦形为坤上巽下。
《易·升》:“升,元亨。用见大人,勿恤。”
高亨注:“《升》之卦象是‘地中生木’。地中生木,由矮而高,由小而大,是逐渐升长之过程,是以卦名《升》。”
16.姓。
南北朝有升元。
阅读:312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