升
升字的筆畫:4畫;
(參見昇,陞)
shēng
ㄕㄥ
〔《廣韻》識蒸切,平蒸,書。〕
亦作“昇”。亦作“陞”。
1.容量單位。十合為一升,十升為一鬥。公制一升分為1000毫升,合一市升。今公制與市制相同。
《漢書·律曆誌上》:“合龠為合,十合為升。”
範文瀾蔡美彪等《中國通史》第一編第四章:“春秋時期的量,大約五升等於現在的一升。”
2.容量單位。量酒的單位。
《墨子·號令》:“賜酒日二升,肉二斤。”
唐元稹《劉氏館集隱客》詩:“偶然沽市酒,不越四五升。”
宋朱翌《猗覺寮雜記》卷上:“淮以南,酒家以升計;淮以北,以角計。”
清周亮工《庚子重九日》詩:“拋書且飲酒,大酌滿三升。”
3.量器。
晉陶潛《搜神後記》卷十:“忽見石窠中有二卵大如升。”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三回:“那位孔夫子,但凡有個吃飽飯的正經主意,怎的周流列國的時候,半道兒會斷了頓兒,拿著升兒不糶出升米來呢?”
4.古代布八十縷為升。
《儀禮·喪服》:“冠六升,外畢。”
鄭玄註:“布八十縷為升。”
漢劉向《說苑·臣術》:“進不事上,以為忠;退不克下,以為廉;八升之布,一豆之食足矣。”
《朱子語類》卷八五:“古者,布帛精粗皆有升數,所以說布帛精粗不中度不鬻市。”
元俞琰《席上腐談》:“一升八十縷,十五升千二百縷,蓋細布也。”
5.上升,升起。
《詩·小雅·天保》:“如月之恒,如日之升。”
《再生緣》第九回:“一宵無事天光曉,紅日高升照寨門。”
巴金《寒夜》六:“‘吃飽啦?’她壓住剛剛升上來的怒氣,溫和地問道。”
6.登,登上。
《易·同人》:“伏戎於莽,升其高陵,三歲不興。”
《論語·八佾》:“揖讓而升,下而飲。”
《北史·彭城王勰傳》:“帝升金墉城,顧見堂後桐竹。”
明方孝孺《成化》:“惡犬升竈而食糜,必嚴禁而預防之。”
7.向上舉薦。
《禮記·王制》:“命鄉論秀士,升之司徒曰選士。”
漢劉向《列女傳·齊相禦妻》:“晏子賢其能納善自改,升諸景公以為大夫。”
8.升遷,職位提高。
老舍《四世同堂》四四:“東陽自從升了官,架子一天比一天大。”
9.提高稅額。
元《曲阜文廟免差役賦稅碑》之二:“亞聖兗國公顏氏子孫顏寬等捌家稅石,已經呈準省部免了升。”
10.古祭祀時將燒熟的祭牲放入鼎中。
《儀禮·士冠禮》:“若殺,則特豚載合升,離肺實於鼎,設扃鼏。”
鄭玄註:“煮於鑊曰烹,在鼎曰升,在俎曰載。”
《儀禮·少牢饋食禮》:“司馬升羊右胖,髀不升。”
鄭玄註:“升,猶上也。”
11.穀物登場。
《穀梁傳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五穀不升為大饑。”
《論語·陽貨》:“舊穀既沒,新穀既升。”
漢班固《白虎通·諫諍》:“《禮》曰:一穀不升,不備鶉鷃;二穀不升,不備鳧雁。”
清方授《牽兒衣》詩:“隻恐新穀未升鬥米完,無兒可賣又賣婦。”
12.點燃;生火。
元王禎《農書》卷二十:“詰旦升香,割雞設醴,以禱先蠶。”
《老殘遊記》第七回:“起來喊店家秤了五斤木炭,升了一個大火盆。”
嚴文井《建國十年文學創作選·散文特寫序言》:“我們最可愛的人在朝鮮坑道裏升著了木炭。”
13.指提煉。
李劼人《天魔舞》第十四章:“第二代是老公公,當外科醫生時,不知道要升一種什麽丹藥,一連三次都沒升好。他若有所悟,連忙跪在藥王菩薩跟前,許了願心,不吃牛肉,那丹藥才升好了。”
14.古代祭山時,把祭品放在山上叫“升”。
《儀禮·覲禮》:“祭天燔柴,祭山丘陵升,祭川沈。”
15.《易》卦名。卦形為坤上巽下。
《易·升》:“升,元亨。用見大人,勿恤。”
高亨註:“《升》之卦象是‘地中生木’。地中生木,由矮而高,由小而大,是逐漸升長之過程,是以卦名《升》。”
16.姓。
南北朝有升元。
阅读:313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