挑
挑字的笔画:9画;
I
ti·o
ㄊ〡ㄠˇ
〔《广韵》徒了切,上筱,定。〕
〔《广韵》吐彫切,平萧,透。〕
1.挑动;挑拨。
《文选·司马迁〈报任少卿书〉》:“垂饵虎口,横挑彊胡。”
李善注引臣瓒曰:“挑,挑敌求战也。”
《旧唐书·窦建德传》:“及建德结阵于汜水,秦王遣骑挑之。”
宋叶适《叶岭书房记》:“既挑于石跋嘴,复邀之定山,虏遽解和州围,退屯瓜步。”
刘春《春大姐》三:“咱玉春的事,生是这些东西给挑坏了。”
2.挖;掘。
《墨子·非儒下》:“挑鼠穴,探涤器。”
《续资治通鉴·宋光宗绍熙四年》:“况西北二京、临潢诸路,比岁不登,加以民有养马、签军、挑壕之役,财用大困。”
魏巍《东方》第一部第三章:“树底下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,穿着小破花袄,在那儿挑野菜。”
《朱子语类》卷四:“孟子分明是于人身上挑出天之所命者说与人,要见得本原皆善。”
杨朔《熔炉》:“在解放军这个熔炉里,他先前被埋着的阶级觉悟,一下子挑出来了。”
3.引申指发掘。
南朝宋刘敬叔《异苑》卷四:“陶侃左手有文,直达中指上横节便止……侃以鍼挑令彻。”
《初刻拍桉惊奇》卷四:“怀中取出一包白色有光的药来,用小指甲挑些些弹在头断处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三四回:“无奈臀上作痛,如针挑刀挖一般。”
4.用针、指甲或小勺等挖剔。
《旧唐书·封常清传》:“臣请走马赴东京,开府库,募骁勇,挑马箠渡河,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。”
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七回:“酒窝儿一动,蛾眉儿一挑。”
林海音《城南旧事·兰姨娘》:“‘他是很有学问的……’我挑着大拇指说。”
5.扬起;举起。
宋陆游《自题传神》诗:“檐挑双草履,壁倚一乌藤。”
《水浒传》第二九回:“官道旁边,早望见一座酒肆,望子挑出在檐前。”
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五九:“没有生意的生意,却还天天挑出幌子去,天天开着门。”
6.悬挂;用竹竿等一端支起。
南朝梁简文帝《乌夜啼》诗:“鸣絃拨捩发初异,挑琴欲吹众曲殊。”
唐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轻拢慢捻抹复挑,初为《霓裳》后《绿腰》。”
《镜花缘》第七三回:“阿妹把泛音会了,其馀八法,如擘、托、勾、踢、抹、挑、摘、打之类……更是不足道的。”
《老残游记》第十回:“初起不过轻挑漫剔,声响悠柔;一段以后,散泛相错,其声清脆。”
7.弹拨。亦专指弹奏乐器的一种指法,即以指向外反拨。
唐杜甫《江月》诗:“谁家挑锦字,烛灭翠眉颦。”
元赵明道《夜行船·寄香罗帕》套曲:“挑成祝寿词,织成蟠桃会。”
8.一种刺绣的方法。用针挑起经线或纬线,把针上的线从下面穿过去。
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八回:“安太太只不过挑了两三箸麵,挟了一片火腿。”
9.叉取。
《韩非子·说难》:“贵人有过端,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,如此者身危。”
王先慎集解:“挑,谓发扬也。”
10.揭露。
《列子·杨朱》:“乡有处子之娥姣者,必贿而招之,媒而挑之。”
张湛注:“《苍颉篇》云:‘挑,谓招呼也。’《说文》作‘誂’,相诱也。”
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,好音,故相如缪与令相重,而以琴心挑之。”
唐沉既济《任氏传》:“郑子见之惊悦……将挑而未敢。”
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胭脂》:“巷中有毛大者,游手无籍,尝挑王氏不得。”
11.挑逗;引诱。
12.独。参见“挑取”。
晋成公绥《隶书体》:“或轻拂徐振,缓按急挑。”
13.方言。犹照顾。
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二回:“只要六老爷别的事上多挑他姐儿们几回就是了。”
《黑籍冤魂》第十七回:“先生不在乎,挑挑我们穷人吧。”
14.通“翟”。山雉的羽毛。
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下》:“延陵卓子乘苍龙挑文之乘。”
俞樾《诸子平议·韩非子》:“挑当读为翟。下文‘一曰:延陵卓子乘苍龙与翟文之乘’注云‘马有翟之文’是也。挑从兆声,与翟声相近,故翟通作挑。”
II
tiāo
ㄊ〡ㄠ
〔《字彙》他彫切〕
“条”的被通假字。
1.挑选。
《红楼梦》第三五回:“你不嫌不好,挑两块去就是了。”
陈残云《沙田水秀》:“我好奇地,把里面一些新买的东西挑来细看。”
2.特指大挑。
清钱泳《履园丛话·梦幻·陈太守》:“后卒中式举人,充教习,馆期满,挑知县。”
3.挑剔。
《红楼梦》第二十回:“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,就算你是个好的。”
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一回:“我的姑奶奶,我可不知道么叫个挑礼呀!”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六:“嗯哪,如今人民军队讲民主,不兴骂人,打人,说得对不对不挑。”
4.以肩担物。
《清平山堂话本·快嘴李翠莲记》:“擗柴挑水与炮厨,就有蚕儿也会养。”
《西游记》第二三回:“这一向爬山过岭,身挑着重担,老大难挨也。”
巴金《家》四十:“街上很清静……有一个进城来挑粪的乡下人。”
5.引申为承当,带领。参见“挑头”。
6.修长貌。多指身材。
《红楼梦》第二四回:“容长脸儿,长挑身材。”
老舍《裕兴池里》:“孟康是个细高挑儿,长脖小脑袋。”
7.量词。用于成挑儿的东西。
清李渔《比目鱼·合卺》:“丢樵担,贺婚姻。分赀无别样,半挑薪。”
老舍《四世同堂》十四:“以花为粮的丰台,开始一挑一挑的往城里运送叶齐苞大的秋菊。”
8.量词。方言。计算耕地面积的单位。一般四挑等于一市亩,也有些地方五挑等于一市亩。
《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·宜宾县天池乡集体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怎样计划繁殖耕牛的》:“全社共有土地两千五百多挑。”
9.通“佻”。轻佻。
《荀子·强国》:“入境观其风俗,其百姓朴……其服不挑。”
宋苏洵《吴道子画五星赞》:“岁星居前,不武不挑。”
10.通“佻”。窃取。
《说文·手部》“挑”字下引《国语》:“却至挑天。”
段玉裁注:“韦本作‘佻天’。注云:‘佻,偷也。’”
III
tāo
ㄊㄠ
〔《广韵》土刀切,平豪,透。〕
1.见“挑达”。
2.舀取并注入。
《仪礼·有司彻》“桃匕枋”汉郑玄注:“字或作桃者,秦人语也……桃长枋,可以杼物于器中者。”
胡承珙《仪礼古今文疏义》:“注疏本此字仍作桃,非是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三四回:“一碗水里,只用挑上一茶匙,就香的了不得呢!”
3.掏。谓拔兵刃以习击刺。
《说文·手部》:“挑……一曰摷也。”
桂馥义证:“本书‘摷,拘击也。’‘搯’下云:‘搯者,拔兵刃以习击刺。’《一切经音义》二十五:‘中国言搯,江南言挑。’”
4.引申为舞动兵器。
宋苏辙《郭纶》诗:“手挑丈八矛,所往如投空。”参见“挑刀走戟”。
IV
diào
ㄉ〡ㄠˋ
〔《集韵》徒弔切,去啸,定。〕
1.摇动。
宋梅尧臣《和孙端叟蚕具·纺车》:“蚕月必纺绩,丝车方挑掷。”
2.回,转。参见“挑转”。
V
tiáo
ㄊ〡ㄠˊ
〔《集韵》田聊切,平萧,定。〕
1.见“挠挑”。
2.见“挑皮”。
VI
tiào
ㄊ〡ㄠˋ
见“挑槽”。
阅读:274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