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挑

挑字的筆畫:9畫;

I

ti·o

ㄊ〡ㄠˇ

〔《廣韻》徒了切,上篠,定。〕

〔《廣韻》吐彫切,平蕭,透。〕

1.挑動;挑撥。

《文選·司馬遷〈報任少卿書〉》:“垂餌虎口,橫挑彊胡。”

李善註引臣瓚曰:“挑,挑敵求戰也。”

《舊唐書·竇建德傳》:“及建德結陣於汜水,秦王遣騎挑之。”

宋葉適《葉嶺書房記》:“既挑於石跋嘴,復邀之定山,虜遽解和州圍,退屯瓜步。”

劉春《春大姐》三:“咱玉春的事,生是這些東西給挑壞了。”

2.挖;掘。

《墨子·非儒下》:“挑鼠穴,探滌器。”

《續資治通鑒·宋光宗紹熙四年》:“況西北二京、臨潢諸路,比歲不登,加以民有養馬、簽軍、挑壕之役,財用大困。”

魏巍《東方》第一部第三章:“樹底下有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,穿著小破花襖,在那兒挑野菜。”

《朱子語類》卷四:“孟子分明是於人身上挑出天之所命者說與人,要見得本原皆善。”

楊朔《熔爐》:“在解放軍這個熔爐裏,他先前被埋著的階級覺悟,一下子挑出來了。”

3.引申指發掘。

南朝宋劉敬叔《異苑》卷四:“陶侃左手有文,直達中指上橫節便止……侃以鍼挑令徹。”

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四:“懷中取出一包白色有光的藥來,用小指甲挑些些彈在頭斷處。”

《紅樓夢》第三四回:“無奈臀上作痛,如針挑刀挖一般。”

4.用針、指甲或小勺等挖剔。

《舊唐書·封常清傳》:“臣請走馬赴東京,開府庫,募驍勇,挑馬箠渡河,計日取逆胡之首懸於闕下。”
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七回:“酒窩兒一動,蛾眉兒一挑。”

林海音《城南舊事·蘭姨娘》:“‘他是很有學問的……’我挑著大拇指說。”

5.揚起;舉起。

宋陸遊《自題傳神》詩:“檐挑雙草履,壁倚一烏藤。”

《水滸傳》第二九回:“官道旁邊,早望見一座酒肆,望子挑出在檐前。”

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五九:“沒有生意的生意,卻還天天挑出幌子去,天天開著門。”

6.懸掛;用竹竿等一端支起。

南朝梁簡文帝《烏夜啼》詩:“鳴絃撥捩發初異,挑琴欲吹眾曲殊。”

唐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輕攏慢撚抹復挑,初為《霓裳》後《綠腰》。”

《鏡花緣》第七三回:“阿妹把泛音會了,其餘八法,如擘、托、勾、踢、抹、挑、摘、打之類……更是不足道的。”

《老殘遊記》第十回:“初起不過輕挑漫剔,聲響悠柔;一段以後,散泛相錯,其聲清脆。”

7.彈撥。亦專指彈奏樂器的一種指法,即以指向外反撥。

唐杜甫《江月》詩:“誰家挑錦字,燭滅翠眉顰。”

元趙明道《夜行船·寄香羅帕》套曲:“挑成祝壽詞,織成蟠桃會。”

8.一種刺繡的方法。用針挑起經線或緯線,把針上的線從下面穿過去。
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八回:“安太太隻不過挑了兩三箸麵,挾了一片火腿。”

9.叉取。

《韓非子·說難》:“貴人有過端,而說者明言禮義以挑其惡,如此者身危。”

王先慎集解:“挑,謂發揚也。”

10.揭露。

《列子·楊朱》:“鄉有處子之娥姣者,必賄而招之,媒而挑之。”

張湛註:“《蒼頡篇》雲:‘挑,謂招呼也。’《說文》作‘誂’,相誘也。”

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,好音,故相如繆與令相重,而以琴心挑之。”

唐沈既濟《任氏傳》:“鄭子見之驚悅……將挑而未敢。”
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胭脂》:“巷中有毛大者,遊手無籍,嘗挑王氏不得。”

11.挑逗;引誘。

12.獨。參見“挑取”。

晉成公綏《隸書體》:“或輕拂徐振,緩按急挑。”

13.方言。猶照顧。

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二回:“隻要六老爺別的事上多挑他姐兒們幾回就是了。”

《黑籍冤魂》第十七回:“先生不在乎,挑挑我們窮人吧。”

14.通“翟”。山雉的羽毛。

《韓非子·外儲說右下》:“延陵卓子乘蒼龍挑文之乘。”

俞樾《諸子平議·韓非子》:“挑當讀為翟。下文‘一曰:延陵卓子乘蒼龍與翟文之乘’註雲‘馬有翟之文’是也。挑從兆聲,與翟聲相近,故翟通作挑。”

II

tiāo

ㄊ〡ㄠ

〔《字彙》他彫切〕

“條”的被通假字。

1.挑選。

《紅樓夢》第三五回:“你不嫌不好,挑兩塊去就是了。”

陳殘雲《沙田水秀》:“我好奇地,把裏面一些新買的東西挑來細看。”

2.特指大挑。

清錢泳《履園叢話·夢幻·陳太守》:“後卒中式舉人,充教習,館期滿,挑知縣。”

3.挑剔。

《紅樓夢》第二十回:“你敢挑寶姐姐的短處,就算你是個好的。”
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一回:“我的姑奶奶,我可不知道麽叫個挑禮呀!”周立波《暴風驟雨》第一部六:“嗯哪,如今人民軍隊講民主,不興罵人,打人,說得對不對不挑。”

4.以肩擔物。

《清平山堂話本·快嘴李翠蓮記》:“擗柴挑水與炮廚,就有蠶兒也會養。”

《西遊記》第二三回:“這一向爬山過嶺,身挑著重擔,老大難挨也。”

巴金《家》四十:“街上很清靜……有一個進城來挑糞的鄉下人。”

5.引申為承當,帶領。參見“挑頭”。

6.修長貌。多指身材。

《紅樓夢》第二四回:“容長臉兒,長挑身材。”

老舍《裕興池裏》:“孟康是個細高挑兒,長脖小腦袋。”

7.量詞。用於成挑兒的東西。

清李漁《比目魚·合巹》:“丟樵擔,賀婚姻。分貲無別樣,半挑薪。”

老舍《四世同堂》十四:“以花為糧的豐臺,開始一挑一挑的往城裏運送葉齊苞大的秋菊。”

8.量詞。方言。計算耕地面積的單位。一般四挑等於一市畝,也有些地方五挑等於一市畝。

《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·宜賓縣天池鄉集體農業生產合作社是怎樣計劃繁殖耕牛的》:“全社共有土地兩千五百多挑。”

9.通“佻”。輕佻。

《荀子·強國》:“入境觀其風俗,其百姓樸……其服不挑。”

宋蘇洵《吳道子畫五星贊》:“歲星居前,不武不挑。”

10.通“佻”。竊取。

《說文·手部》“挑”字下引《國語》:“卻至挑天。”

段玉裁註:“韋本作‘佻天’。註雲:‘佻,偷也。’”

III

tāo

ㄊㄠ

〔《廣韻》土刀切,平豪,透。〕

1.見“挑達”。

2.舀取並註入。

《儀禮·有司徹》“桃匕枋”漢鄭玄註:“字或作桃者,秦人語也……桃長枋,可以杼物於器中者。”

胡承珙《儀禮古今文疏義》:“註疏本此字仍作桃,非是。”

《紅樓夢》第三四回:“一碗水裏,隻用挑上一茶匙,就香的了不得呢!”

3.掏。謂拔兵刃以習擊刺。

《說文·手部》:“挑……一曰摷也。”

桂馥義證:“本書‘摷,拘擊也。’‘搯’下雲:‘搯者,拔兵刃以習擊刺。’《一切經音義》二十五:‘中國言搯,江南言挑。’”

4.引申為舞動兵器。

宋蘇轍《郭綸》詩:“手挑丈八矛,所往如投空。”參見“挑刀走戟”。

IV

diào

ㄉ〡ㄠˋ

〔《集韻》徒弔切,去嘯,定。〕

1.搖動。

宋梅堯臣《和孫端叟蠶具·紡車》:“蠶月必紡績,絲車方挑擲。”

2.回,轉。參見“挑轉”。

V

tiáo

ㄊ〡ㄠˊ

〔《集韻》田聊切,平蕭,定。〕

1.見“撓挑”。

2.見“挑皮”。

VI

tiào

ㄊ〡ㄠˋ

見“挑槽”。

阅读:2743

●挑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