箸
箸字的笔画:14画;
I
zhù
ㄓㄨˋ
〔《广韵》迟倨切,去御,澄。〕
亦作“櫡”。
筷子。
《荀子·解蔽》:“从山下望木者,十仞之木若箸。”
《汉书·周勃传》:“上居禁中,召亚夫赐食。独置大胾,无切肉,又不置箸。”
清赵翼《陔馀丛考·呼箸为快》:“俗呼箸为快子。
陆容《菽园杂记》谓起于吴中。凡舟行讳住讳翻,故呼箸为快子。”
郁达夫《北国的微音》:“举起箸来取菜,提起杯来喝酒。”
II
zhù
ㄓㄨˋ
〔《广韵》陟虑切,去御,知。〕
同“着”。
1.显明。
《荀子·强国》:“霸者之善箸焉,可以时託也。”
王先谦集解:“霸者其善明箸,以其所託不失时也。”
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刚药入则动阳,阴病益衰,阳病益箸,邪气流行,为重困于俞,忿发为疽。”
2.撰述;写作。
《史记·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及稍定汉诸仪法,皆叔孙生为太常所论箸也。”
宋苏轼《与郑嘉会书》:“此中枯寂,殆非人世,然居之甚安,况诸史满前,甚可与语者也,箸书则未,日与小儿编排齐整之,以须异日归之左右也。”
清独逸窝退士《笑笑录·同尘先生》:“崔瑞已,字安道,善酒令,箸《庭萱谱》,称同尘先生。”
郭沫若《〈石鼓文〉研究》:“直至清末,震钧箸《石鼓文集注》,辨为秦文公东猎时所刻;又于所箸《天咫偶闻》曾撮述其大略。”
III
zhuó
ㄓㄨㄛˊ
〔《集韵》陟略切,入药,知。〕
同“着”。
1.附着。
《战国策·赵策一》:“兵箸晋阳三年矣,且暮当拔之而飨其利,乃有他心?不可,子慎勿复言。”
鲍彪注:“箸,言附其城。”
2.穿着。
阅读:135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