箸
箸字的筆畫:14畫;
I
zhù
ㄓㄨˋ
〔《廣韻》遲倨切,去禦,澄。〕
亦作“櫡”。
筷子。
《荀子·解蔽》:“從山下望木者,十仞之木若箸。”
《漢書·周勃傳》:“上居禁中,召亞夫賜食。獨置大胾,無切肉,又不置箸。”
清趙翼《陔餘叢考·呼箸為快》:“俗呼箸為快子。
陸容《菽園雜記》謂起於吳中。凡舟行諱住諱翻,故呼箸為快子。”
郁達夫《北國的微音》:“舉起箸來取菜,提起杯來喝酒。”
II
zhù
ㄓㄨˋ
〔《廣韻》陟慮切,去禦,知。〕
同“著”。
1.顯明。
《荀子·強國》:“霸者之善箸焉,可以時託也。”
王先謙集解:“霸者其善明箸,以其所託不失時也。”
《史記·扁鵲倉公列傳》:“剛藥入則動陽,陰病益衰,陽病益箸,邪氣流行,為重困於俞,忿發為疽。”
2.撰述;寫作。
《史記·劉敬叔孫通列傳》:“及稍定漢諸儀法,皆叔孫生為太常所論箸也。”
宋蘇軾《與鄭嘉會書》:“此中枯寂,殆非人世,然居之甚安,況諸史滿前,甚可與語者也,箸書則未,日與小兒編排齊整之,以須異日歸之左右也。”
清獨逸窩退士《笑笑錄·同塵先生》:“崔瑞已,字安道,善酒令,箸《庭萱譜》,稱同塵先生。”
郭沫若《〈石鼓文〉研究》:“直至清末,震鈞箸《石鼓文集註》,辨為秦文公東獵時所刻;又於所箸《天咫偶聞》曾撮述其大略。”
III
zhuó
ㄓㄨㄛˊ
〔《集韻》陟略切,入藥,知。〕
同“著”。
1.附著。
《戰國策·趙策一》:“兵箸晉陽三年矣,且暮當拔之而饗其利,乃有他心?不可,子慎勿復言。”
鮑彪註:“箸,言附其城。”
2.穿著。
阅读:133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