蠱
简体蛊字的笔画:11画;繁體蠱字筆畫:23畫。
(蛊,蛊)
I
g·
ㄍㄨˇ
〔《广韵》公户切,上姥,见。〕
1.人腹中的寄生虫。
《周礼·秋官·庶氏》:“庶氏掌除毒蛊。”
郑玄注:“毒蛊,虫物而病害人者。”
2.穀类中蛀虫所化的蛾。
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穀之飞,亦为蛊。”
杜预注:“穀久积则变飞虫,名曰蛊。”
汉王充《论衡·商虫》:“穀虫曰蛊,蛊若蛾矣。粟米饐热生蛊。”
3.传说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。
《文选·鲍照〈苦热行〉》:“含沙射流影,吹蛊痛行晖。”
李善注引顾野王《舆地志》:“江南数郡有畜蛊者,主人行之以杀人,行食饮中,人不觉也。其家绝灭者,则飞游妄走,中之则毙。”
《通志·六书三》:“造蛊之法,以百虫置皿中,俾相啖食,其存者为蛊,故从虫皿也。”
清孙枝蔚《送丘曙成侍讲赴岭南》诗之二:“将银须试蛊,载薏蚤防冤。”
4.伤害人的热毒恶气。
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﹝德公﹞二年,初伏,以狗御蛊。”
张守节正义:“蛊者,热毒恶气为伤害人,故磔狗以御之。”
5.指与诅咒、祈祷鬼神等迷信有关的事。参见“蛊气”、“蛊菑”。
6.诱惑;迷乱。
《左传·庄公二十八年》:“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,为馆于其宫侧而振万焉。”
杜预注:“蛊,惑以淫事。”
宋王安石《礼乐论》:“内有好爱之容蛊其欲,外有便嬖之谀骄其志。”
明梅鼎祚《玉合记·拒间》:“又闻得多进骆驼犬马以蛊上心。”
清戴名世《忧庵记》:“五行之乖沴,入吾之膏肓;阴阳之颠倒,蛊吾之志虑。”
鲁迅《呐喊·阿Q正传》:“假使小尼姑的脸上不滑腻,阿Q便不至于被蛊。”
7.事。
《易·蛊》:“干父之蛊,意承考也。”
宋王禹偁《累赠太子洗马王府君墓志铭》:“所谓干国之蛊,兼人之才者也。”
清昭槤《啸亭杂录·王太仓上书事》:“又以其祖文肃公锡爵于明神宗时以建储事受恶名,欲干其蛊。”
8.病名。神经错乱。
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是谓近女色,疾如蛊。非鬼非食,惑以丧志……女阳物而晦时,淫则生内热惑蛊之疾。”
孔颖达疏:“蛊者,心志惑乱之疾,若今昏狂失性,其疾名之为蛊。公惑于女色,失其常性,如彼惑蛊之疾也。”参见“蛊疾”。
9.一种腹部臌胀的疾病。
唐刘恂《岭表录异》卷上:“岭表山川,盘鬱结聚,不易疏洩,故多岚雾作瘴,人感之多病,腹胪胀成蛊。”
清严有禧《漱华随笔·蒋洪章》:“﹝老夫人﹞忽患病,医以为蛊。”
清姚衡《寒秀草堂笔记》卷三:“墨竹刚八钱,一匣,治蛊证肚腹不调。”
10.《易》卦名。六十四卦之一。巽下艮上。
《易·蛊》:“象曰:山下有风,蛊,君子以振民育德。”
晋干宝《搜神记》卷四:“﹝殷祐﹞令璞作卦,遇《遯》之《蛊》。”
宋范仲淹《严先生祠堂记》:“在《蛊》之上九,众方有为,而独不事王侯,高尚其事,先生以之。”
II
yě
〡ㄝˇ
〔《集韵》以者切,上马,以。〕
通“冶”。
冶媚;妖艳。
《文选·张衡〈西京赋〉》:“妖蛊豔夫夏姬,美声畅于虞氏。”
薛综注:“蛊,音也,媚也。”
明杨慎《升庵经说·周易·蛊冶通用》:“‘冶容诲淫’《太平广记》引作‘蛊容诲婬’。”
清姚衡《寒秀草堂笔记》卷一:“蛊,古读为冶,故佛书冶多作蛊。”
阅读:103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