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谓
(所谓,所谓)
1.所说的,用于复说、引证等。
《诗·秦风·蒹葭》:“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”
《礼记·大学》:“欲脩其身者,先诚其意……所谓诚其意者,毋自欺也。”
《后汉书·吴祐传》:“祐曰:‘掾以亲故,受污秽之名,所谓“观过斯知人”矣。’”闽王延彬《哭徐夤》诗:“昔除正字今何在?所谓人生能几何!”瞿秋白《饿乡纪程》三:“非但自己创不起小家庭,还非得遵从家族经济的原则,所谓仰事俯蓄,艰难得很。”
《<艾青诗选>自序》:“诗人要忠于自己的感受。所谓感受就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。”
2.谓某些人所说的。含不承认之意。
明李贽《复邓石阳书》:“如今之所谓‘出家儿’者,祗知有持钵餬口事耳。”
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九章四:“一面在解散民众团体,一面也在组织所谓民众团体。”
茅盾《子夜》十三:“朱桂英到了她的所谓‘家’的时候,已经在下雨了。”
3.所说的意思;意旨。常用于句末。
《礼记·祭义》:“吾闻鬼神之名,不知其所谓。”
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子言非不辩也,吾所欲者土地也,非斯言所谓也。”
《初刻拍桉惊奇》卷三十:“太守慌得无所措手足,且又不知所谓。”
清宣鼎《夜雨秋灯录·应声蓝面鬼》:“鬼忽不见,公亦掩卷就寝,尝举以告寮寀,莫测所谓。”
4.所以。谓,通“为”。
《战国策·赵策一》:“凡吾所谓为此者,以明君臣之义,非从易也。”
《吕氏春秋·恃君》作“所为”。
汉贾谊《新书·壹通》:“所谓建武关、函谷、临晋关者,大抵为山东诸侯也。”
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二:“所谓,所为也。”参见“所为”。
阅读:1535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