著
简体着字的笔画:11画;繁體著字筆畫:11畫。
(着,着)
I
zhù
ㄓㄨˋ
〔《广韵》陟虑切,去御,知。〕
亦作“箸”。
1.明显;显着。
《礼记·乐记》:“好恶着则贤不肖别矣。”
《后汉书·孔融传》:“既见操雄诈渐着,数不能堪,故发辞偏宕,多致乖忤。”
宋王安石《上皇帝万言书》:“贤者则其功可以至于成,不肖者则其罪可以至于着。”
清俞樾《茶香室丛钞·所辅》:“《水经注》中所载古人姓名,多湮没不着,因表出数人尚友者,傥有取乎!”
2.引申为着名,出名。
晋郭璞《江赋》:“考川渎之妙观,实莫着于江河。”
3.明示。
《礼记·祭法》:“帝喾能序星辰以着众。”
郑玄注:“着众,谓使民兴事知休作之期也。”
《汉书·陆贾传》:“高帝不怿,有惭色,谓贾曰:‘试为我着秦所以失天下,吾所以得之者,及古成败之国。’”颜师古注:“着,明也,谓作书明言也之。”
4.称道。
《后汉书·李恂陈禅等传论》:“任棠、姜岐、世着其清。结瓮牖而辞三命,殆汉阳之幽人乎?”
5.撰述。
汉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僕诚以着此书,藏诸名山,传之其人,通邑大都,则僕偿前辱之责,虽万被戮,岂有悔哉!”
《后汉书·延笃传》:“能着文章,有名京师。”
唐韩愈《感二鸟赋》序:“读书着文,自七岁至今,凡二十二年。”
宋赵叔向《〈肯綮录〉小引》:“《肯綮录》者,西隐埜人所着之书也。”
6.指所写的作品。如:名着;新着。
7.登记,记载。
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初,斐豹,隶也,着于丹书。”
杜预注:“盖犯罪没为官奴,以丹书其罪。”
《商君书·境内》:“四境之内,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,生者着,死者削。”
宋王谠《唐语林·补遗四》:“甲楯有先后部伍之次,皆着之簿籍,天子出则桉次道从,故谓之卤簿耳。”
8.建立。
《礼记·乐记》:“乐也者,圣人之所乐也,而可以善民心。其感人深,其移风易俗,故先王着其教焉。”
郑玄注:“着,犹立也,谓立司乐以下使教国子。”
《楚辞·九章·悲回风》:“心调度而弗去兮,刻着志之无适。”
洪兴祖补注:“着,立也。”
9.引申为成就。
《礼记·郊特牲》:“其谓之明水也,由主人之絜着此水也。”
郑玄注:“着,犹成也。言主人齐絜,此水乃成可得。”
10.位次。
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:“若不废君命,则固有着矣。”
杜预注:“着,位次。”
《孔子家语·问玉》:“列而无次序,则乱于着矣。”
II
zhù
ㄓㄨˋ
〔《集韵》丈吕切,上语,澄。〕
1.大门与屏风之间的地方。
《诗·齐风·着》:“俟我于着乎而。”
高亨注:“古代富贵者的宅院,大门内有屏风,大门和屏风之间叫做着。”
汉蔡邕《司空袁逢碑》:“穆穆天子,孝敬允叙,降拜屏着,奉馈西序。”
2.通“伫”。滞留。
《韩非子·十过》:“兵之着于晋阳三年,今旦暮将拔之而向其利,何乃将有他心。”
陈奇猷集释:“着,即伫字,滞留也。”
III
zhù
ㄓㄨˋ
〔《广韵》丁吕切,上语,知。〕
〔《集韵》展吕切,上语,知。〕
1.通“贮”。储存。
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子赣既学于仲尼,退而仕于卫,废着鬻财于曹鲁之间。”
司马贞索隐:“着音贮。
《汉书》亦作‘贮’,贮犹居也。
《说文》云:‘贮,积也。’”汉赵晔《吴越春秋·勾践阴谋外传》:“乃仰观天文,集察纬宿……虚设八仓,从阴收着,望阳出粜,筴其极计,三年五倍,越国炽富。”
2.通“褚”。在被褥或衣服裡铺摊丝绵或其他纤维物质。
《仪礼·既夕礼》:“茵着用荼,实绥泽焉。”
王引之《经义述闻·仪礼》:“着读为褚,谓以茅秀实茵中也……上篇说幎目之制云:‘着组繫。’注曰:‘着,充之以絮也。’着亦与褚同。”
《文选·〈古诗十九首·客从远方来〉》:“文綵双鸳鸯,裁为合欢被;着以长相思,缘以结不解。”
李周翰注:“言被中着绵谓长相思,绵绵之意。”
IV
zhuó
ㄓㄨㄛˊ
〔《广韵》张略切,入药,知。〕
〔《广韵》直略切,入药,澄。〕
亦作“箸”。
1.依附;附着。
《国语·晋语四》:“今戾久矣,戾久将底。底着滞淫,谁能兴之?”韦昭注:“着,附也。”
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:“今殴民而归之农,皆着于本,使天下各食其力。”
唐韩愈《秋怀》诗之九:“霜风侵梧桐,众叶着树乾。”
宋王安石《山中》诗:“春晨花上露,芳气着人衣。”
2.接触;贴近。
《左传·宣公四年》:“伯棼射王,汏輈,及鼓跗,着于丁宁。”
唐方干《冬夜泊僧舍》诗:“照牆灯焰细,着瓦雨声繁。”
3.穿;戴。
《后汉书·东夷传·高句骊》:“大加、主簿皆着帻,如冠帻而无后;其小加着折风,形如弁。”
《晋书·宣帝纪》:“帝使军士二千人着软材平底木屐前行。”
唐韩愈《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铭》:“吕氏子炅弃其妻,着道士衣冠,谢母曰:‘当学仙王屋山。’”
4.放置;安放。
汉刘向《说苑·正谏》:“必树吾墓上以梓,令可以为器;而抉吾眼着之吴东门,以观越寇灭吴也。”
《后汉书·西域传·于窴》:“于窴王令胡医持毒药着创中,故致死耳。”
5.排列。
唐杜甫《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》诗:“野花随处发,官柳着行新。”
宋苏轼《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》诗之一:“病中闻汝免来商,旅雁何时更着行。”
6.着落;归属。
南朝梁陶弘景《冥通记》卷二:“我等今来者,直寻有道者耳,非浮游无着,泛滥而行也。”
金元好问《出京》诗:“半生无根着,飘转如断梗。”
7.生长;增添。
北魏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插梨》:“若稆生及种而不栽者,则着子迟。”
唐韩愈《感春》诗之四:“画蛇着足无处用,两鬓雪白趋埃尘。”
宋陈亮《贺新郎·怀辛幼安》词:“樽酒相逢成二老,却忆去年风意。新着了,几茎华髮。”
8.贪恋。
唐韩愈《李花赠张十一署》诗:“念昔少年着游燕,对花岂省曾辞杯?”唐韩愈《赠张籍》诗:“吾老着读书,馀事不挂眼。”
唐李公佐《南柯太守传》:“虽稽神语怪,事涉非经,而窃位着生,冀将为戒。”
9.表示使令。
唐王建《和蒋学士新授章服》:“看宣赐处惊回眼,着谢恩时便称身。”
宋张耒《秋蕊香》词:“别离滋味浓于酒,着人瘦。”
《镜花缘》第四十回:“姑娘那边这两年不时着人问信。”
10.花费。
唐白居易《府酒五绝·自劝》:“十千一斗犹赊饮,何况官供不着钱!”
11.指着籍而常住不迁。
《后汉书·李忠传》:“垦田增多,三岁间流民占着者五万馀口。”
12.酒器名。
《礼记·明堂位》:“泰,有虞氏之尊也;山罍,夏后氏之尊也;着,殷尊也;牺象,周尊也。”
孔颖达疏:“着,殷尊也者,无足而底着地,故谓为着也。”
13.助动词。犹得。表示客观上或情理上的需要,应该,能够等。
宋王安中《小重山·相州荣归池上作》词:“凌波新恨儘难忘。分携也,触事着思量。”
宋张炎《绮罗香·席间代人赋情》词:“纔忘了、还着思量,待去也、怎禁离别。”
14.介词。用;拿。
唐白居易《祭社宵》诗:“欲将闲送老,须着病辞官。”
15.介词。被。
宋袁去华《雨中花》词:“两鬓青青,尽着吴霜偷换。”
16.介词。把,将。
宋苏轼《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》之六:“君知早落坐先开?莫着新诗句句催!”
17.介词。向,朝。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。
宋袁去华《安公子》词:“庾信愁如许,为谁都着眉端聚。”
宋陈亮《最高楼·咏梅》词:“花不向沉香亭上看,树不着唐昌宫里观。”
18.介词。在。表示处所。
《太平御览》卷九七七引晋张华《博物志》:“伏波将军唐资传蜀人煞薑法:先洒扫,别粗细为三辈,盛着笼中。”
《百喻经·妇诈称死喻》:“我去之后,汝可齎一死妇女尸安着屋中,语我夫言,云我已死。”
《乐府诗集·横吹曲辞五·琅琊王歌辞》:“新买五尺刀,悬着中梁柱。”
V
zhāo
ㄓㄠ
围棋下子。亦谓招数,比喻计策或手段。
前蜀贯休《棋》诗:“着高图暗合,势王气弥骄。”
VI
zháo
ㄓㄠˊ
1.燃烧。
北魏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大小麦》:“火既着,即以扫帚扑灭之,仍打之。”
唐杜甫《初冬》诗:“渔舟上急水,猎火着高林。”
王嗣奭释:“着,直略切,火炎起谓之着,俗语犹然。”
前蜀贯休《送僧归日本》诗:“流黄山火着,碇石索雷鸣。”
2.用在动词后,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。
唐陆龟蒙《送豆卢处士谒宋丞相序》:“未尝干求诸侯,故没没然无一人道着名字。”
VII
chú
ㄔㄨˊ
〔《广韵》直鱼切,平鱼,澄。〕
见“着雍”。
VIII
zhe
˙ㄓㄜ
1.助词。紧接动词后,表示动作、状态的持续。
《百喻经·宝箧镜喻》:“如值宝箧,为身见镜之所惑乱,妄见有我,即便封着,谓是真实,于是堕落,失诸功德。”
2.助词。用在某些形容词后面,表示程度的比较等。
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八回:“那说书说古的、菩萨降妖捉怪的多着呢。”
阅读:121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