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
简体与字的笔画:4画;繁體與字筆畫:13畫。
(与,与)
I
y·
ㄩˇ
〔《广韵》余吕切,上语,以。〕
亦作“与”。
1.给予。
《周礼·春官·大卜》:“以邦事作龟之八命:一曰征,二曰象,三曰与。”
郑玄注引郑司农云:“与谓予人物也。”
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﹝重耳﹞乞食于野人,野人与之块。”
三国魏曹植《黄初五年令》:“功之宜赏,于疏必与;罪之宜戮,在亲不赦。”
《古今小说·沉小官一鸟害七命》:“严氏见说儿子头有了,心中欢喜,随即安排酒饭,管待二人,与了一千贯赏钱。”
2.奖赏。
《商君书·君臣》:“上以功劳与,则民战;上以《诗》《书》与,则民学问。”
3.交付,偿还。
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岁馀不入,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,客奉将不给。”
司马贞索隐:“与,犹还也。”
4.帮助;援助。
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楚攻魏。
张仪谓秦王曰:‘不如与魏以劲之。’”高诱注:“与,犹助也。”
《荀子·正论》:“亲者疏之,贤者贱之,生民怨之,禹汤之后也而不得一人之与。”
汉桓宽《盐铁论·击之》:“匈奴壤界兽圈,孤弱无与,此困亡之时也。”
5.同盟者;党与。
《荀子·强国》:“今已有数万之众者也,陶诞比周以争与。”
杨倞注:“与,谓党与之国也。”
《后汉书·寇荣传》:“﹝荣﹞性矜絜自贵,于人少所与。”
李贤注:“与,党与也。”
唐韩愈《原毁》:“其应者,必其人之与也。”
6.亲附;陪从。
《管子·霸言》:“按彊助弱,圉暴止贪……此天下之所载也,诸侯之所与也。”
尹知章注:“与,亲也”。
《国语·齐语》:“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,故又大施忠焉。”
韦昭注:“与,从也。”
唐韩愈《闵己赋》:“虽举足以蹈道兮,哀与我者为谁?”
7.随着,依照。
唐杜甫《登舟将适汉阳》诗:“塞雁与时集,樯乌终岁飞。”
8.称赞;赞扬。
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与其进也,不与其退也。”
《汉书·翟方进传》:“定陵侯长已伏其辜,君虽交通,传不云乎,朝过夕改,君子与之,君何疑焉?”颜师古注:“与,许也。”
南朝梁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夫迷知反,往哲是与。”
9.允许,许可。
《书·胤征》:“歼厥渠魁,胁从罔治。旧染污俗,咸与惟新。”
《公羊传·隐公七年》:“曷为大之?不与夷狄之执中国也。”
陈立义疏:“与者,许也。”
《旧唐书·玄宗纪下》:“其曾任五品已上清资官以礼去职者,所司具录名奏,老疾不堪釐务者与致仕。”
10.对付。
《管子·轻重戊》:“桓公问于管子曰:‘楚者,山东之强国也……为之奈何?’管子对曰:‘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。’”
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吾平生知韩信为人,易与耳。”
11.当;敌。
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鲜虞曰:‘一与一,谁能惧我!’”
《汉书·匈奴传上》:“单于自度战不能与汉兵。”
《新唐书·突厥传上》:“﹝颉利可汗﹞视中国为不足与,书辞悖嫚,多须求。”
12.使。
《晏子春秋·问上十九》:“故忠臣也者,能纳善于君,不能与君陷于难。”
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数日,号令召三老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。”
13.用。
《诗·唐风·采苓》:“人之为言,苟亦无与。”
毛传:“无与,弗用也。”
《左传·文公三年》:“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为君也,举人之周也,与人之壹也。”
《管子·海王》:“我未与其本事也。”
尹知章注:“与,用也。”
14.谓;叫做。
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:“假令僕伏法受诛,若九牛亡一毛……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,特以为智穷罪极,不能自免,卒就死耳。”
王念孙《读书杂志·汉书十一》:“与,犹谓也。言世人不谓我能死节者,特谓我罪固当死,无可解免耳。古者‘与’与‘谓’同义。”
《大戴礼记·夏小正》:“獭祭鱼,其必与之献,何也?曰:非其类也。”
《乐府诗集·相和歌辞十四·艳歌行》:“谁能刻镂此?公输与鲁班。”
15.为,是。
《韩非子·姦劫弑臣》:“俱与有术之士,有谈说之名,而实相去千万也。”
王先慎集解:“此言世之愚学与法术之士,皆名为有术之士,而其实不同也。”
16.製作。
宋梅尧臣《岸贫》诗:“野芦编作室,青蔓与为门。”
17.数,计算。
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生与来日,死与往日。”
孔颖达疏:“生与来日者,此谓士礼。与,数也。谓生人成服杖,数来日为三日。死与往日者,谓死者殡敛,数死日为三日。”
《楚辞·九歌·湘夫人》:“登白薠骋望,与佳期兮夕张。”
18.等待。
《论语·阳货》:“日月逝矣,岁不我与。”
《后汉书·冯衍传下》:“岁忽忽而日迈兮,寿冉冉其不与。”
李贤注:“与,犹待也。”
19.比得上。
《荀子·天论》:“望时而待之,孰与应时而使之!”
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风雨罢劳,飢渴不困,中国之人弗与也:此匈奴之长技也。”
《明史·祝渊传》:“今四方多难,贪墨成风,求一清刚臣以司风纪,孰与宗周。”
20.如同,好像。
《墨子·兼爱下》:“又与为人君者之不惠也,臣者之不忠也,父者之不慈也,子者之不孝也,此又天下之害也;又与今人之贱人,执其兵刃毒药水火,以交相亏贼,此又天下之害也。”
孙诒让间诂:“又与,亦谓又如也。”
唐刘知几《史通·惑经》:“岂与夫庸儒末学,文过饰非,使夫问者缄辞杜口,怀疑不展,若斯而已哉?”
21.犹其。
《四游记·哥闍君臣游猎》:“我国有铜鼓一只,与厚有一十二寸。”
22.介词。同,跟。
《诗·邶风·击鼓》: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。”
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足下与项王有故,何不反汉与楚连和,参分天下王之?”唐李白《蜀道难》诗:“尔来四万八千岁,不与秦塞通人烟。”
23.介词。以。
《易·繫辞上》:“显道神德行,是故可与酬酢,可与祐神矣。”
韩康伯注:“可以应对万物之求,助成神化之功也。”
《礼记·玉藻》:“大夫有所往,必与公士为宾也。”
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一:“言必以公士为摈也。”
唐韩愈《卫府君墓志铭》:“昆弟三人,俱传父祖业,从进士举,君独不与俗为事。”
24.介词。替。
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所欲,与之聚之;所恶,勿施。”
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一:“言民之所欲,则为民聚之也。”
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陈涉少时,尝与人佣耕。”
《京本通俗小说·西山一窟鬼》:“在吴洪家里兴妖,併驼献岭上为怪的,都与我捉来!”
25.介词。把;将。
唐白居易《新製绫袄成感而有咏》:“争得大裘长万丈,与君都盖洛阳城。”
宋王安石《题正觉相上人箨龙轩》诗:“不须乞米供高士,但与开轩作胜游。”
宋莫崙《水龙吟》词:“也拟与愁排遣,奈江山遮拦不断。”
26.介词。被。
《战国策·秦策五》:“﹝夫差﹞无礼于宋,遂与勾践禽,死于干隧。”
王念孙《读书杂志·战国策一》:“言为勾践所禽也。”
《二刻拍桉惊奇》卷九:“不要烦烦恼恼,与别人看破了,发出议论来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六九回:“众人虽素昔惧怕凤姐,然想二姐儿实在温和怜下,如今死去,谁不伤心落泪?只不敢与凤姐看见。”
27.介词。于;在。
《公羊传·庄公三十年》:“桓公之与戎狄,驱之尔。”
王引之《经义述闻·通说上》:“言桓公之于夷狄,驱之尔也。”
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秦之与魏,譬若人之有腹心疾,非魏併秦,秦即併魏。”
汉赵晔《吴越春秋·阖闾内传》:“将渡江于中流,要离力微,坐与上风。”
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七三回:“明悟托生与本州……后出家为僧,取名佛印。”
28.介词。向。
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,岂以仁义为不美也?”
《二刻拍桉惊奇》卷十七:“箭本小弟所拾,原係他向天暗卜的。只是小弟当时不知其故,不曾与兄取得此箭在手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四七回:“﹝邢夫人﹞少不得进来,先与贾母请安。”
29.介词。从;由。
《商君书·慎法》:“上举一与民,民倍主位向私交。”
《水浒传》第四三回:“李逵这个兄弟,此去必然有失。不知众兄弟们,谁是他乡中人?可与他那里探听个消息。”
30.连词。和;及。
《易·说卦》:“立天之道曰阴与阳,立地之道曰柔与刚,立人之道曰仁与义。”
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凡有爵者,与七十者,与未龀者,皆不为奴。”
唐韩愈《江陵途中寄翰林三学士》诗:“同官尽才俊,偏善柳与刘。”如:我们要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。
31.连词。与其。
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与我处畎亩之中,由是以乐尧舜之道,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?”
《韩非子·难二》:“与吾得革车千乘,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也。”
《史记·鲁仲连邹阳列传》:“吾与富贵而诎于人,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。”
32.连词。如果,假如。
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汉兴,鲁申公为《诗》训故,而齐辕固、燕韩生皆为之传。或取《春秋》,采杂说,咸非其本义。与不得已,鲁最为近之。”
王念孙《读书杂志·汉书七》:“与者,如也。言三家说《诗》,皆非其本义,如必求其本义,则鲁最为近之也。”
33.通“举”。举动;举止。
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夫礼之立成者为饫,昭明大节而已,少曲与焉。”
俞樾《群经平议·周语一》:“与,古通作举。少曲举焉,谓无委曲之举动也。”
34.通“举”。记录;登记。
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下》:“郑桓公将欲袭郐,先问郐之豪杰良臣辩智果敢之士,尽与其姓名。”
俞樾《诸子平议·韩非子》:“与,当作举……为悉记录其姓名矣。”
35.通“举”。推举;选举。参见“与能”。
36.通“举”。高举,腾起。
唐李商隐《重有感》诗:“岂有蛟龙愁失水,更无鹰隼与高秋。”
37.通“举”。皆;全部。
《易·无妄》:“天下雷行,物与无妄。”
王弼注:“与,犹皆也。天下雷行,物皆不可以妄也。”
《荀子·正论》:“将以为有益于人,则与无益于人也。”
王念孙《读书杂志·荀子六》:“与读为举。举,皆也。言其说皆无益于人也。”
《墨子·天志中》:“当若子之不事父,弟之不事兄,臣之不事君也,故天下之君与谓之不祥者。”
38.通“予”。仇视;憎恨。
《穀梁传·僖公十年》:“君喟然歎曰:‘吾与女未有过切,是何与我之深也。’”王引之《经义述闻·春秋穀梁传》:“家大人曰,《方言》:‘予,雠也。’予、与古字通。与我之深,雠我之深也。”
II
yù
ㄩˋ
〔《广韵》羊洳切,去御,以。〕
亦作“与”。
1.参与。
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吾不与祭,如不祭。”
《礼记·王制》:“五十不从力政,六十不与服戎,七十不与宾客之事。”
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:“以光(孔光)为太师,与四辅之政。”
2.在其中。
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秦伯纳女五人,怀嬴与焉。”
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:“汉军士马死者十馀万,兵甲转漕之费不与焉。”
3.干预。
《汉书·淮南厉王传》:“皇帝不使吏与其间,赦大王,甚厚。”
颜师古注:“谓不令吏干豫治其事。”
宋范成大《次韵时叙》:“作诗惜春聊复尔,春亦何能与人事?”
4.通“预”。预先,事先。
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天不可与虑兮,道不可与谋。”
司马贞索隐:“与,音预也。”
5.通“豫”。迟疑。
《老子》:“与兮若冬涉川,犹兮若畏四邻。”
6.通“豫”。喜悦。
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:“圣人不与也。”
高诱注:“与,犹说也。”
III
yú
ㄩˊ
〔《广韵》以诸切,平鱼,以。〕
亦作“与”。
1.语气词。表疑问或反诘。
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夫子至于是邦也,必闻其政,求之与?抑与之与?”
《楚辞·渔父》:“渔父见而问之曰:‘子非三闾大夫与?何故至于斯?’”
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此人暴虐吾国相,王县购其名姓千金,夫人不闻与?何敢来识之也?”
2.语气词。表感叹。
《诗·商颂·那》:“猗与那与,置我鞀鼓。”
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孔子曰:‘归与归与!吾党之小子狂简,进取不忘其初。’”
3.助词。表句中停顿。
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子曰:‘始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信其行;今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观其行。于予与改是。’”
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若壅其口,其与能几何?”
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朕之不明与嘉之,其奚哀悲之有!”裴駰集解引如淳曰:“与,发声也。得卒天年已善矣。”
阅读:106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