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汉字/字典 > 賓

简体宾字的笔画:10画;繁體賓字筆畫:14畫。

(宾,宾)

I

bīn

ㄅ〡ㄣ

〔《广韵》必邻切,平真,帮。〕

1.宾客。

《诗·小雅·鹿鸣》:“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。”

南朝梁刘勰《文心凋龙·哀吊》:“故宾之慰主,以至到为言也。”

宋洪迈《容斋五笔·斯须之敬》:“今公私宴会,称与主人对席者曰席面。古者谓之宾、谓之客是已。”

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拿来主义》:“看见鱼翅,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‘平民化’,只要有养料,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,只不用它来宴大宾。”

2.尊敬。

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止而见之,弗宾。”

杜预注:“不礼敬也。”

宋叶适《陈君墓志铭》:“年进志立,习通性明,服所知于家而宗族慕焉,信所行于里而乡党宾焉。”

明刘球《遁斋杨先生行状》:“上异贽举止应对不凡,问其所师。先生以是得召见赐食。

陆公后见先生弗宾。”

3.以客礼相待。

《淮南子·氾论训》:“乃矫郑伯之命,犒以十二牛,宾秦师而却之。”

清魏源《圣武记》卷五:“并遣使迓达赖。九年冬至京师,世祖宾之于太和殿。”

4.作客;客居。

《礼记·月令》:“﹝季秋之月﹞鸿雁来宾,爵入大水为蛤。”

郑玄注:“来宾,言其客止未去也。”

唐李峤《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总管张仁亶》:“露下鹰初击,风高雁欲宾。”

明唐寅《琐寒窗·秋思》曲:“渐江枫玉露初匀,料想衡阳雁来宾。”

5.服从;归顺。

《国语·楚语上》:“蛮夷戎狄,其不宾也久矣。”

韦昭注:“宾,服也。”

汉桓宽《盐铁论·相刺》:“南畏楚人,西宾秦国。”

唐陈子昂《谢免罪表》:“臣伏见西有未宾之虏,北有逆命之戎。”

6.陈列。

《逸周书·度邑》:“不宾在高祖,维天不嘉。”

朱右曾校释:“宾,列也。”参见“宾商”。

7.指事物之名。常与“实”对举。

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名者,实之宾也。吾将为宾乎?”成玄英疏:“然实以生名,名从实起,实则是内是主,名便是外是宾。”

8.戏曲用语。即对话。

明李诩《戒庵老人漫笔·曲宾白》:“北曲中有全宾,全白。两人对说曰宾,一人自说曰白。”

9.上古官名。

《书·洪范》:“八政:一曰食,二曰货,三曰祀,四曰司空,五曰司徒,六曰司寇,七曰宾,八曰师。”

孔颖达疏引郑玄曰:“宾,掌诸侯朝觐之官,《周礼》大行人是也。”

10.通“傧”。引导;迎宾。

《书·尧典》:“寅宾出日,平秩东作。”

孔传:“寅,敬;宾,导。”

《周礼·春官·巾车》:“金路,钩,樊缨九就,建大旂,以宾,同姓以封。”一本作“宾”。

郑玄注:“以宾,以会宾客。”

陆德明释文:“宾,如字。”

宋赵彦卫《云麓漫钞》卷十二:“四月蕤宾,蕤、继也,宾、导也,言阳始导阴气,使继养物也。”

11.通“滨”。水边。

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:“莽又曰:‘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宾,莫非王臣。’”颜师古注:“莽引《小雅·北山》之诗也。”今本《诗·小雅·北山》作“滨”。

《敦煌变文集·破魔变文》:“阿奴身年十五春,恰似芙蓉出水宾。”

12.通“滨”。紧接;临近。

《资治通鉴·晋孝武帝太元元年》:“索头世跨朔北,中分区域,东宾秽貊,西引乌孙,控弦百万,虎视云中。”

章炳麟《訄书·方言》:“大陆之先民,必宾巨川以为宅。”

13.用同“镔”。参见“宾铁”。

14.姓。

春秋有宾起、宾孟。见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二年》。

II

bìn

ㄅ〡ㄣˋ

〔《集韵》必仞切,去稕,帮。〕

通“摈”。

摈弃;排除;拒却。

《书·多士》:“今朕作大邑于兹洛,予惟四方罔攸宾。”

孙星衍疏:“宾……与摈同。”

《庄子·达生》:“事君不遇世,宾于乡里,逐于州部。”

成玄英疏:“遭州部而放逐,被乡闾而宾弃。”

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“大王收率天下以宾秦,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。”

《魏书·礼志二》:“设使世祖之子男于今存者,既身是戚蕃,号为重子,可得宾于门外,不预碑鼎之事哉?”

阅读:1710

●〖汉字〗賓(拼音版)

●〖汉字〗賓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汉字:賕

⇛后一个汉字:賒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