賓
簡體賓字的筆畫:10畫;繁體賓字筆畫:14畫。
(賓,賓)
I
bīn
ㄅ〡ㄣ
〔《廣韻》必鄰切,平真,幫。〕
1.賓客。
《詩·小雅·鹿鳴》:“我有嘉賓,鼓瑟吹笙。”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哀吊》:“故賓之慰主,以至到為言也。”
宋洪邁《容齋五筆·斯須之敬》:“今公私宴會,稱與主人對席者曰席面。古者謂之賓、謂之客是已。”
魯迅《且介亭雜文·拿來主義》:“看見魚翅,並不就拋在路上以顯其‘平民化’,隻要有養料,也和朋友們像蘿蔔白菜一樣的吃掉,隻不用它來宴大賓。”
2.尊敬。
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:“止而見之,弗賓。”
杜預註:“不禮敬也。”
宋葉適《陳君墓誌銘》:“年進誌立,習通性明,服所知於家而宗族慕焉,信所行於裏而鄉黨賓焉。”
明劉球《遁齋楊先生行狀》:“上異贄舉止應對不凡,問其所師。先生以是得召見賜食。
陸公後見先生弗賓。”
3.以客禮相待。
《淮南子·氾論訓》:“乃矯鄭伯之命,犒以十二牛,賓秦師而卻之。”
清魏源《聖武記》卷五:“並遣使迓達賴。九年冬至京師,世祖賓之於太和殿。”
4.作客;客居。
《禮記·月令》:“﹝季秋之月﹞鴻雁來賓,爵入大水為蛤。”
鄭玄註:“來賓,言其客止未去也。”
唐李嶠《奉和幸望春宮送朔方總管張仁亶》:“露下鷹初擊,風高雁欲賓。”
明唐寅《瑣寒窗·秋思》曲:“漸江楓玉露初勻,料想衡陽雁來賓。”
5.服從;歸順。
《國語·楚語上》:“蠻夷戎狄,其不賓也久矣。”
韋昭註:“賓,服也。”
漢桓寬《鹽鐵論·相刺》:“南畏楚人,西賓秦國。”
唐陳子昂《謝免罪表》:“臣伏見西有未賓之虜,北有逆命之戎。”
6.陳列。
《逸周書·度邑》:“不賓在高祖,維天不嘉。”
朱右曾校釋:“賓,列也。”參見“賓商”。
7.指事物之名。常與“實”對舉。
《莊子·逍遙遊》:“名者,實之賓也。吾將為賓乎?”成玄英疏:“然實以生名,名從實起,實則是內是主,名便是外是賓。”
8.戲曲用語。即對話。
明李詡《戒庵老人漫筆·曲賓白》:“北曲中有全賓,全白。兩人對說曰賓,一人自說曰白。”
9.上古官名。
《書·洪範》:“八政:一曰食,二曰貨,三曰祀,四曰司空,五曰司徒,六曰司寇,七曰賓,八曰師。”
孔穎達疏引鄭玄曰:“賓,掌諸侯朝覲之官,《周禮》大行人是也。”
10.通“儐”。引導;迎賓。
《書·堯典》:“寅賓出日,平秩東作。”
孔傳:“寅,敬;賓,導。”
《周禮·春官·巾車》:“金路,鉤,樊纓九就,建大旂,以賓,同姓以封。”一本作“賓”。
鄭玄註:“以賓,以會賓客。”
陸德明釋文:“賓,如字。”
宋趙彥衛《雲麓漫鈔》卷十二:“四月蕤賓,蕤、繼也,賓、導也,言陽始導陰氣,使繼養物也。”
11.通“濱”。水邊。
《漢書·王莽傳中》:“莽又曰:‘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賓,莫非王臣。’”顏師古註:“莽引《小雅·北山》之詩也。”今本《詩·小雅·北山》作“濱”。
《敦煌變文集·破魔變文》:“阿奴身年十五春,恰似芙蓉出水賓。”
12.通“濱”。緊接;臨近。
《資治通鑒·晉孝武帝太元元年》:“索頭世跨朔北,中分區域,東賓穢貊,西引烏孫,控弦百萬,虎視雲中。”
章炳麟《訄書·方言》:“大陸之先民,必賓巨川以為宅。”
13.用同“鑌”。參見“賓鐵”。
14.姓。
春秋有賓起、賓孟。見《左傳·昭公二十二年》。
II
bìn
ㄅ〡ㄣˋ
〔《集韻》必仞切,去稕,幫。〕
通“擯”。
擯棄;排除;拒卻。
《書·多士》:“今朕作大邑於茲洛,予惟四方罔攸賓。”
孫星衍疏:“賓……與擯同。”
《莊子·達生》:“事君不遇世,賓於鄉裏,逐於州部。”
成玄英疏:“遭州部而放逐,被鄉閭而賓棄。”
《史記·張儀列傳》:“大王收率天下以賓秦,秦兵不敢出函谷關十五年。”
《魏書·禮誌二》:“設使世祖之子男於今存者,既身是戚蕃,號為重子,可得賓於門外,不預碑鼎之事哉?”
阅读:171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